《池上》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原詩如下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壹道開。
譯文
壹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他不知道怎麽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壹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擴展資料賞析
池上》是白居易的壹首小詩,被選入蘇教版小語教材四年級下冊。全詩采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小娃天真、活潑、可愛、頑皮的形象。前兩句敘述中心事件和主要人物——小娃偷采白蓮回,後兩句則是具體寫小娃偷采白蓮回的情態。
初讀此詩,會有這樣的感受:詩的語言直白,內容簡單,壹看就懂。葉聖陶說:“讀詩要自己去讀,去想,用自己的心思揣摩得來,比從旁人那裏聽來的深切的多,也受用的多。”我們如果循著詩句反復揣摩,會發現看似內容簡單、語言直白的詩句,用字是非常巧妙的。
詩的用字巧妙,還表現在全詩緊緊圍繞“小娃”進行。陸機在《文賦》中說:“立片言而居其要,乃壹篇之警策。雖眾辭之有條,必待茲而效績。”
“小娃”二字,恰是總領全篇的警策之語。正是因為詩中的主人公是“小娃”,是壹個懵懂無知、天真無邪的孩童,他才會撐著小艇來到池上偷采白蓮;“偷采白蓮回”時,才會“不解藏蹤跡”,毫不掩飾自己偷采白蓮的行為。
那“浮萍壹道開”,是小娃“偷采白蓮回”之後,出現的特有情景。浮萍中壹道長長的痕跡,優雅自然,給讀者無限的遐想,襯托了小娃偷采白蓮時的快樂心情,再現了小娃偷采白蓮中的無限樂趣。
全詩意境悠遠,言有盡而意無窮。讀罷此詩,小娃活潑、可愛、頑皮的形象,長久定格在人們的心中。壹首看似內容簡單、語言平直的小詩,因為用字的巧妙,而情趣盎然,讀後令人忍俊不禁,浮想聯翩。我們不禁感嘆,白居易不愧為晚唐詩歌的代表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