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全文翻譯鑒賞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全文翻譯鑒賞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系列:唐詩三百首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註解

1、吳宮:三國時孫吳曾於金陵建都築宮。

2、晉代:指東晉,南渡後也建都於金陵。

3、衣冠:指當時名門世族。

4、成古丘:意謂這些人物今已剩下壹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長江邊上。因三峰並列,南北相連,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遠,看不大清楚。

7、二水:壹作「壹水」。秦淮河流經南京後,西入長江,白鷺洲橫其間,乃分為二支。

8、白鷺洲:古代長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門外,因多聚白鷺而得名。

9、浮雲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賢良。

譯文

古老的鳳凰臺曾有鳳凰翔集遨遊;

風去臺空唯有長江流水日日依舊。

東吳時代的宮苑雜草埋沒了幽徑;

晉代的名門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聳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鷺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為那些浮去遮蔽光輝的白日;

登高不見長安城怎麽不使人發愁?

賞析

?李白極少寫律詩,而他的這首詩,卻是唐代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

?詩雖屬詠古跡,然而字裏行間隱寓著傷時的感慨。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點明了鳳去臺空,六朝繁華,壹去不返。三、四句就「鳳凰臺」進壹步發揮,東吳、東晉的壹代風流也進入墳墓,灰飛煙滅。五、六句寫大自然的壯美。對仗工整,氣象萬千。最後兩句,面向唐都長安現實,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自身報國無門,十分沈痛。

?此詩與崔顥《登黃鶴樓》相較,可謂「工力悉敵」。其中二聯,雖是感事寫景,意義比之崔詩中二聯深刻得多。結句寄寓愛君之忱,抒發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但李詩就氣魄而言,卻遠不及崔詩的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