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圓人團圓,飯桶白癡大白癡;
花好月圓人團圓,白酒啤酒喝光酒;
花好月圓人團圓,白日青天作翻天;
對聯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之壹,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壹字壹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擴展資料: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在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壹尊特大鐵十字架,上鑄有三國時代孫權赤烏年號(238-250年)。
在鐵十字架上又鑄有藝術精美的對聯雲:“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挽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征撰寫的壹種民族文體,壹般不需要押韻。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