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作者:南宋李清照
1、原文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2、翻譯
天上星河轉移,人間夜幕低垂。秋涼從枕間透出來,眼淚浸濕了席子。起身解開羅衣,心下估量深沈的夜已近清晨。
用翠線縫在羅衣上的蓮蓬小了,用金線縫成的蓮葉也稀疏了。天氣如舊時,羅衣如舊時,只有人的心情不似舊時了!
3、介紹
這首《南歌子》為李清照流落江南後所作。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應作於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深秋,趙明誠病卒後,詞人痛定思痛的壹段時間。詞的節拍雖有“舊家”字樣,但此處並非以家喻國,而是壹首悼亡詞,詞的每壹句,都與作者丈夫生前的情事有關。
趙明誠病故之後,李清照處在國破家亡、夫喪身零的悲痛和種種的苦難之中,但她常常憶起南渡之前的壹些往事。或許因為伉儷情重,撫今追昔,感慨萬端,在詞中交織著她個人身世飄零的哀傷和遭際的淒苦。
二、《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作者:南宋李清照
1、原文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2、翻譯
深秋慘淡的陽光漸漸地照到鏤刻著花紋的窗子上,梧桐樹也應該怨恨夜晚來襲的寒霜。酒後更喜歡品嘗團茶的濃釅苦味,夢中醒來特別適宜嗅聞瑞腦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過去了,依然覺得白晝非常漫長。比起王粲《登樓賦》所抒發的懷鄉情,我覺得更加淒涼。不如學學陶淵明,沈醉酒中以擺脫憂愁,不要辜負東籬盛開的菊花。
3、介紹
這首詞寫秋景,寄鄉愁,依詞中“仲宣懷遠”和“莫負東籬”兩句,這首詞大概作於李清照南渡後不久,時間大約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時趙明誠正在江寧任知府。
此詞寫作時間尚有爭議,有人認為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當時趙明誠已去世,“茶苦”和“夢斷”二語是暗寓作者的亡夫之痛。
三、《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
作者:南宋李清照
1、原文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壹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2、翻譯
此花淺黃而清幽,形貌溫順又嬌羞。性情蕭疏遠離塵世,它的濃香卻久久存留。無須用淺綠或大紅的色相去招搖炫弄,它本來就是花中的第壹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遲開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裝有華麗護欄的花園裏,它在中秋的應時花木中無雙無儔。
《離騷》裏,為何巖桂不被收?大詩人屈原啊,可真叫無情無義,在寫到諸多花木的《離騷》裏,為何巖桂不被收?
3、介紹
此詞作於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之後,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居住青州之時。由於北宋末年黨爭的牽累,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死後,她曾隨丈夫屏居鄉裏約壹年之久。
擺脫了官場上的勾心鬥角,離開了都市的喧囂紛擾,在歸來堂上悉心研玩金石書畫。給他們的隱退生活帶來了蓬勃的生機和無窮的樂趣。
他們攻讀而忘名,自樂而遠利,雙雙沈醉於美好、和諧的藝術天地中。此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
四、《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
作者:南宋李清照
1、原文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2、翻譯
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層深,雲霧繚繞的樓閣門窗經常關閉。騁目四望,只見柳梢返青和梅枝吐蕊的景象越來越分明了。在古秣陵城的周圍,樹木漸綠,宣告春已歸來,但我卻無家可歸,看來要老死建康城了。
憶往昔多少回吟賞風月,飲酒作詩,那是多麽幸福啊,而如今卻人已老去,什麽事也做不成了!還有誰會憐憫妳的憔悴與衰敗?元宵試燈也好,踏雪賞景也好,都沒有這份心情了。
3、介紹
這首詞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作品。根據靳極蒼《李煜·李清照詞詳解》考訂為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元月初寫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其時宋室南渡已歷三個年頭。
五、《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作者:南宋李清照
1、原文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裏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翻譯
天蒙蒙,晨霧蒙蒙籠雲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傳話善意地相邀。殷勤地問道:妳可有歸宿之處?
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又嘆日暮時不早。學作詩,枉有妙句人稱道,卻是空無用。長空九萬裏,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請千萬別停息,將這壹葉輕舟,載著我直送往蓬萊三仙島。
3、介紹
此詞作於李清照南渡之後。根據《金石錄後序》記載,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間,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歷盡風濤之險。
此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就作於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