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恐、慌張、惶恐、驚愕、恐慌。
1、驚恐
驚恐,漢語詞匯。註音:jīng kǒng,指驚慌害怕,恐懼。在面對壹些突發因素時所產生的驚訝與恐懼***同存在的神情。
出自:明 施耐庵《水滸》第四十二回《宋公明遇九天玄女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心中驚恐,不敢動腳。
示例:茅盾?《動搖》八:“她不免焦灼地亂想,因而稍稍驚恐。”
2、慌張
慌張,漢語詞匯。拼音:huāng zhāng,指不沈著而急切忙亂。
出自:元?鄭光祖?《伊尹耕莘》第壹折:“他每都急急言情狀,語句意慌張。”
示例:他顯得很慌張,對於法官的問話答非所問,使證詞問訊進展得很不順利。
3、惶恐
惶恐是壹個漢語詞匯,讀音是huáng kǒng,意思是指驚恐,害怕; 慚愧、難為情,也表示謙恭的用語。
出自: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四:“我是盡量地領教了各方面的朋友們的意見,使我感覺著有點惶恐的。”
示例:楊絳《老王》:“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為他是單幹戶。”
4、驚愕
驚愕,亦作“ 驚鄂 ”。拼音是jīng’è,意思是形容因吃驚而發楞;非常震驚的樣子。也意為恐懼;害怕的意思。
出自:葉紫《山村壹夜》:“那孩子聽了我這話,突然地驚愕得張開了他的嘴巴和眼睛,說不出話來了。”
示例:?這消息像壹場突來的暴風雪,使人猝不及防,人們驚愕了。
5、恐慌
恐慌,拼音,kǒng huāng,釋義:受到驚嚇或做了虧心事後的內心反映。
出自:巴金《家》第十二章:“這個時候,高家的主人們才恐慌起來。”
示例:錢鐘書《圍城》第二章:“方鴻漸看大勢不佳,起了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