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前不久,央視播出了20xx年度最美孝心少年這檔節目,十壹位少年的孝心壹次次地打動了我。他們猶如十壹朵花蕾,在我的心裏慢慢地怒綻。
最讓我感動的是邵帥,他為了照顧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親,在當地教育局辦了休學,和姥姥壹起來到了北京,並決定為母親捐獻骨髓。其間,他治服了怕黑、暈血、暈針等艱難。當主持人問他為什麽有勇氣這樣做的時候,他回答得很簡樸:我非常愛我的媽媽,我不想失去媽媽。看到這兒,我流淚了
20xx年3月的壹個深夜,我的奶奶在衛生間裏幹嘔,而且伴隨著針紮般的頭痛。爸爸驚醒後,感到情況非常嚴峻,連襪子都沒來得及穿,迅速背起奶奶,在爺爺的幫助下迅速地下樓,直奔鼓樓醫院。後來奶奶被診斷為蛛網膜下腔出血,非常驚險。醫生說,關於這樣的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晚來半個小時就沒救了。奶奶住院期間,爸爸媽媽辛苦奔走,精心照料。半個月後,奶奶康復出院。從這件事,我看到爸爸媽媽對奶奶的孝順。我想,我將來也會做到的。
同在壹派藍天下,比起這十壹位孝心少年的生活經歷,我太幸福了。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我健康地成長,夷悅地讀書,盡情地遊戲。我的生活中沒有太多的崎嶇屈折,但我也會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有勁讀書,力爭做壹個品學兼優的好少年,少讓父母操心。我想,這就是我的孝心最好的體現,我能行!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篇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詩表達了孟郊對母親濃濃的愛。今天,我看了壹部關於愛的幾個故事,讓我對他們肅然起敬。
有壹位小姑娘叫拉姆,是西藏人。因為爸爸英年早逝,所以和媽媽相依為命。不幸的事繼續發生,媽媽的腿患上了風濕,走路困難,小拉姆從小就開始承擔家務。9月的深秋,她隨媽媽到村旁的小河旁洗被單,由於媽媽患病,所以11歲的她獨自下河,媽媽在旁邊看著。記者問小拉姆水涼不涼時,她說:“我已經習慣,因為我喜歡為媽媽幹活”。在媽媽的鼓勵下,拉姆的成績在班上壹直名列前茅。因為學校有規定,拉姆不得不離家前去住校。臨走時,她依依不舍的和媽媽親吻、擁抱,並囑咐媽媽不要多走路,從她眼裏,我看到了拉姆對媽媽深深的愛意。
還有壹位9歲的小男孩也讓我頗受感動。小時候,媽媽到遠方打工掙錢,他和爸爸相依為命。但不幸的是,整日為家操勞的爸爸患上了重病,這種病非常罕見,他爸爸經常高燒不退。醫生對這種病也束手無策,病痛折磨著爸爸。年幼的他只好經常給爸爸按摩,暫時緩解爸爸的痛苦。這些年來,他承擔了家裏大部分勞務,給爸爸餵藥、捶背、聊天、做飯……。如今,在兒子的精心照料下,爸爸的病情得到了好轉。為了爸爸,兒子還請求媽媽趕緊回家,現在,壹家三口終於團聚了!
從這兩個孝心少年的故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孝”字的內涵,出門回家給父母問好,時刻關心父母健康,記住父母的生日,節假日給父母問候,點點小事,都是“孝”的體現。希望“孝”永遠在我們身邊,更淌漾在每個人心中。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篇三周銳馳是丁字灣街道望勝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今年9歲。她的父母都是重度殘疾人,媽媽是壹個先天性的盲人,爸爸因為患視神經萎縮而失明,也成了盲人。周銳馳用自己的眼睛牽引父母的人生路,也用自己的樂觀堅強照亮著整個家庭。
面對雙目失明的父母,小銳馳看在眼裏,痛在心裏。3歲的時候,小銳馳就會給父母拿鞋子,牽著媽媽上廁所。現在,小銳馳已經能熟練地照顧父母,尤其是媽媽的生活,因為爸爸還有壹些輕微的光感,生活能夠摸索著自理,銳馳照顧媽媽更多壹些。她給媽媽夾菜給媽媽裝飯,給媽媽倒水喝,給媽媽洗衣等等,其實這些媽媽熟悉家庭環境以後慢慢摸索著也能自己完成,但是只要銳馳在家,壹定會主動去做這做那。
如今,父母在瀏陽外婆家那邊打工,在盲人按摩店工作掙錢養家。這樣壹來,銳馳就要和父母分開了,她依依不舍地去送行,她把爸爸媽媽送到公交車上,眼淚不知不覺地流下來。每逢寒暑假,銳馳都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親人團聚時間,去瀏陽陪伴爸爸媽媽,給他們煮飯、洗碗、按摩、修剪指甲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爸爸,我長大要治好妳的眼睛
有時候,父母怕銳馳自卑,在同學們面前擡不起頭,故意不到學校接送她。每次看到這樣的情況,懂事的銳馳都會十分心疼。這些年,家裏為了給爸爸治病,花了六七萬元錢,跑遍了北京和上海,卻沒有治好爸爸的眼睛,想到這裏,她冒出壹個強烈的念頭:“我長大以後壹定要好好學習,考取醫科大學,賺更多的錢給爸爸媽媽治病,讓他們重見光明。”
每次考試,銳馳穩居班上的第壹,才讀四年級,家裏的獎狀和證書就壹大摞了。作為班長,銳馳事事都是班上的主心骨,在小夥伴中威信很高。今年的六壹兒童節,銳馳帶著全班學生跳舞唱歌,主持文藝節目,獲得了全校的點贊。
能歌善舞的銳馳還喜歡朗誦,每次送走爸爸媽媽,壹首《遊子吟》就會爬上銳馳的心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銳馳吟誦著最後壹句,不禁目光炯炯,嘴角漾起笑意,她仿佛看到了父親重見光明的那壹天!
奶奶,讓我幫幫您
每天壹放學,銳馳就和奶奶壹起到菜園裏忙碌,幫著奶奶采菜,然後把采好的菜用繩子壹把壹把地系好,整整齊齊地擺在堂屋裏,有時候,淩晨五點便起床和奶奶壹起去集市賣菜,她有時候幫奶奶吆喝,有時候幫奶奶收錢,是奶奶的得力幫手。
據了解,今年是“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媒體公益活動的第五年,活動通過多個步驟展開推選。推選出30位成為“最美孝心少年”參加央視專門舉辦的頒獎典禮,頒獎典禮將於10月初在央視綜合頻道、少兒頻道播出。組委會還將組織愛心企業捐助年度公益基金,為“最美孝心少年”和“特別關註孝心少年”獲得者及其家庭提供適當經濟支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生活困難。同時,以此為契機,再度掀起全社會真誠關懷、熱情捐助“孝心少年”的熱潮。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篇四11月7日晚上,我和姐姐壹起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放的《眾裏尋妳——尋找最美孝心少年》。
主持人白巖松叔叔和歐陽夏丹阿姨他們,為我們講述了十位孝心少年的故事。這十位孝心少年分別是來自甘肅的李依桐、李易軒姐弟、來自山東的王薺悅、來自河南的王帥康、來自湖北的劉倩、來自湖南的楊沛錦、來自西藏的次旦拉姆、來自浙江的徐煜岑、來自四川的蒲曉燕、來自陜西的馮莫林、來自廣西的藍曉萍、藍蕓萍姐妹。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跡壹個個讓我感動,但我記憶最深的是我的老鄉王帥康。
王帥康今年11歲,是我們武陟縣大虹橋鄉的。他非常可憐,20xx年,他的爸爸去世了,媽媽也離開了家。他就過著不幸的生活?為了掙錢養家,70多歲的爺爺去外邊打工了,他也開始撿垃圾。他用自己撿瓶子的錢給奶奶買零食,可自己卻舍不得吃。他還去地裏幫爺爺拔草,可草上的刺卻不停地渣他的手,可他去壹聲也不吭。
看看王帥康,再看看我,我感到非常慚愧王帥康的環境那麽不好還沒有怨言,刻苦學習,多麽懂事的孩子啊!可我呢?吃著媽媽親手做的飯菜,穿著媽媽買的漂亮衣服,無憂無慮的讀書,多幸福啊?!可我還和媽媽頂嘴,要零花錢,挑食,多麽不應該啊!
哎!和這幾位孝心少年相比,我真是臉紅啊?!
看了頒獎典禮之後,我下決心:孝敬父母,盡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去幫她們分擔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比如說,爸爸媽媽下班回來,我要送上壹杯熱水,壹聲問候;爸爸媽媽心情不好時,我要給他們講壹個笑話;爸爸媽媽過生日,我要悄悄地寫壹封感恩信……
同學們,爸爸媽媽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們終身難報,就讓我們用生活中的小事去回報她們吧!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篇五今天,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後,感觸很深。
其中,我很欣賞壹位大哥哥,以前是他的媽媽教他說話,現在他的媽媽身患重病,有可能成為壹個植物人,所以壹直昏迷不醒,但是他卻從不放棄,壹直用錄音筆試著喚醒他的媽媽,無數天的努力,他的媽媽居然奇跡般的蘇醒過來,但是他的媽媽卻不會說話了,這位大哥哥決定要教會媽媽說話,壹直堅持不懈,最後,他的媽媽終於學會說話了。
我壹直很敬佩這位哥哥孝敬父母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也常常孝敬父母,幫父母買菜,多陪伴父母,努力學習,其實想盡孝並不難,生活中的壹點壹滴,都是孝順的表現。
看了這位大哥哥,我也想到了在《綠山墻的安妮》這本書中,安妮是個從小就失去父母的女孩,她被馬修和瑪麗拉收留,安妮憑著自己的努力,最後獲得了教師證書,但是,馬修患上了心臟病,不幸離開了人世,瑪麗拉的眼睛幾乎失明,安妮為了陪伴瑪麗拉,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我也很欣賞安妮,雖然瑪麗拉不是按妳的親生母親,但安妮仍然孝順瑪麗拉,我很欣賞安妮。
由此,我也想到了清代詩人黃仲則的《別老母》:“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孝敬父母,是每個人必須做到的事,“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篇六)今天,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這個節目後,感觸很深。
其中壹個九歲的男孩子讓我心生敬佩,他的媽媽離家出走,家裏只剩了他和病重的父親。父親因為重病壹直躺在床上,本來應該和我們壹樣在學校讀書上課的少年擔負起了照顧父親的責任。他向中醫學了壹套緩解病痛的按摩手法,天天給父親按摩,從不間斷,也許是他的誠意和孝心感動了蒼天,他父親的病痛得到了緩解。由此,我看到了壹個九歲孩子的堅強和對病重父親的不離不棄,他的孝心感染到了我。
記得我曾看過壹篇文章,名叫《百裏負米》。講的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仲由是壹個十分孝順的人,早年家中貧困,他自己只吃野菜,卻去百裏之外背米回來侍奉雙親。後來他做了大官,可是父母已經死了,他時常思念起父母就感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去負米,卻也不可得。”孔子曰:”由也事親,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
思及此,不禁羞愧自己似乎從未對父母親進過孝,還總是與父母爭執。古來聖賢多有子女盡孝的言論,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孟郊的遊子吟中說:”說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媽媽說古人的智慧是指引我們成長的明燈。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許只有等我長大也成了母親才能體會,但是父母怎樣待我,我就該怎樣回饋他們。而我現在對他們最好的回饋就是好好學習,不讓他們操心我的學習。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篇七)愛像甜甜的蜂蜜,滋潤著我。12年的成長,母愛圍繞著我,如今,我已經長大,孝順爸爸、媽媽是我的職責。我今年12歲,壹個比我小的男孩,他孝順父母是我學習的榜樣。
這是壹堂有意義的課。今天,老師讓我們觀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前後壹***有十位最美的少年。他們用自己的心去溫暖著父母的心,濃濃的愛意流入了每個人的心。
在我朦朧的記憶中,印象最為深刻是趙文龍。別看他吃得肥肥壯壯的,其實不管是8歲還是16歲,他依然不忘報恩。是啊,親情是多麽讓人難忘,不管是10年後,20年後,30年後,永不忘恩。在趙文龍8歲的時候,母親不幸得了尿毒癥,巨額的治療費用,像壹盆冷水,潑在了趙文龍壹家的身上。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為了給母親治病,已是山窮水盡。母親為了不給家庭帶來困難,與父親分家了。年幼的趙文龍不肯因此放棄母親,他主動提出出要去照料母親。趙文龍要照顧母親的壹日三餐。每天,他推著母親出門透透氣,他每日奔波在去醫院和學校的路上。早上,他起早貪黑地將母親送入醫院,然後才肯放心地去學校。放學了,他去把母親接回家。壹次去醫院,趙文龍在門後緊張地等著,醫生告訴他,母親營養不良,要多吃肉類食品。為了給母親買點肉吃,他在每次去醫院和學校的路上撿壹點塑料瓶,賣了錢,給母親買肉吃。
看了趙文龍的故事,我的眼淚奪眶而出。他的孝心打動了我。以前的時候,媽媽很疼我,捧在手裏怕爛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我無以為報。我還記得,在我10歲的時候,媽媽生過壹場病,因為頭痛沒去上班。放學回家的我,看到憔悴的媽媽,我的心如刀絞,年幼的我弱不禁風,只能為媽媽幹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趙文龍是我學習的榜樣,鄰居對他的資助,他也不忘報恩,他記在壹本小筆記本上,承諾長大之後壹定會還清。我也應該像趙文龍壹樣孝順父母,祝願他的母親能早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