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人稱:?
第壹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更加親切)和第三人稱(更加廣泛)。
3.線索:
①人線(人物的見聞感受或者事跡)
②物線 (某壹有特意義的物品)
③情線(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
④事線(中心事件)
⑤時間線?
⑥地點線
4.順序 :
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分敘(平敘)。
5.劃分:
按事件的發展過程、空間轉換、內容變化、人物、場景變化、感情變化、表達方式的變換來劃分。
6.表達方式:
敘述、描寫(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環境等或正面,側面、細節)、議論、抒情、說明等 。
7.語言的特點: 形象,生動,具體。
8.表現手法:
描寫、襯托、渲染、對比、伏筆、鋪墊、象征、比喻、以小見大、欲揚先抑、借景抒情、卒章顯誌、托物言誌等。
如何找線索
①文章的標題
②各段反復出現的事物
③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
⑤某壹人物的見聞感受作用:文章內容井然有序地組合在壹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來龍去脈。
記敘順序
1.順敘:
即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順序寫(時間先後)。使文章脈絡清楚,有頭有尾,給人鮮明的印象。
2.倒敘:
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後再按順序進行敘述。避免平鋪直敘,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
3.插敘:
在敘述過程中,由於內容的需要,中斷原來情節的敘述,插入有關的情節或事件,然後再繼續原來的敘述(比如:回憶往事)。補充、襯托出文章的中心內容(人物或事件),豐富了情節,深化了主題。
人物的描寫方法
1.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情況。
2.語言(對話)描寫
3.行動(動作)描寫: 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4.心理描寫: 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修辭手法
常用的修辭方法有: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對比、借代、反語 。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壹事物來喻另壹事物。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作用: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最常用的還是生動形象。
2.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3.誇張:對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4.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壹致、意思相關聯的三個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壹起。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5.借代: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6.對偶:它是壹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作用: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7.反復: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反復的種類: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8.設問:為了引起別人的註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9.反問: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10.引用: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11.借代: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替整體。
12.反語: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按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關於記敘文和文學作品閱讀題的解答主要從兩方面著手
壹是概括文章的內容,抓住以下幾個要點:
(1)把握記敘文的要素,以寫事為主的應明確寫什麽事,寫人為主的應明確寫什麽樣的人。
(2)把握關鍵性語句,揣摩作者為什麽要寫這些人、事。
(3)分析層與層之間的關系,理清文章脈絡,然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是弄清記敘文和文學作品的結構特點及表現形式。掌握以下劃分段落的方式:
(1) 以時空變化劃分
(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來劃分
(3) 按記敘內容的變化來劃分
(4) 按描述角度的變化、事情發展的階段來劃分
文段在內容上: 以中心、意思相聯系(思想感情)來答
在結構上:總分總
文段在開頭: 總起全文、為下文做鋪墊、形成懸念、奠定感情基調、照應題目
文段在中間: 承上啟下、照應上文、引起下文、
文段在結尾: 總結全文或照應主題或首尾呼應、深化主題、升華主題。
很多家長懷疑:“是不是孩子沒有寫作天賦,根本不是寫作文的料啊。”當然不是,大多數寫不出好作文的孩子,只是用錯了方法:
多看書≠會寫好作文
走馬觀花式的淺層閱讀,看完就忘,無法內化為自己的素材
多練習≠會寫好作文
天天寫日記,沒有總結反思,照樣不會寫作文
多背誦≠會寫好作文
背了不少作文模板和好詞好句,壹提筆還是無話可說
寫作方法千萬條、思維導圖第壹條!運用思維導圖,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述,抓住人物特征、故事情節或議論邏輯,都會讓寫作事半功倍。
思維和大腦都是可以鍛煉的,就像身體能夠通過鍛煉變強壹樣。按照思維導圖寫作,和孩子壹起多多練習,寫作文其實壹點也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