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門立雪原文及譯文如下:
壹、原文
1、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幼穎異,能屬文,稍長,潛心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於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
2、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壹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壹尺矣。
二、譯文
1、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他小時候就聰明伶俐,善寫文章,稍微長大壹點後,便潛心鉆研經史。熙寧九年,他考取進士。當時,河南程顥和他的弟弟程頤在熙寧、元豐年間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儒家學說,受到黃河、洛陽壹帶的學子們傾慕崇拜。
2、楊時被調官的命令傳來時卻不去赴任,而在潁昌以拜師禮節拜見程顥,師生兩人相處非常快樂。楊時回家時,程顥目送他說:"我的學說將向南方傳播了。"四年後,程顥去世了,楊時聽到這個消息後,便在自己家中設立了程顥的靈位以祭奠他,並把這壹消息告訴了他的同學們。
3、到了此時,他又在洛陽見到了程頤。當時楊時已經有四十歲了。有壹天他去拜見程頤,當時程頤正好打坐養神(瞑坐),楊時便與遊酢二人恭敬侍立不去打擾他。等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經下了壹尺深了。
程門立雪創作時的背景
1、程門立雪是中國古代壹個廣為流傳的動人故事,它描繪的是壹種深深的敬師之情和求學之誠。這個故事發生在北宋時期,主人公是著名理學家楊時。他與好友遊酢到當時著名理學家程顥的門前請教。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雪。程顥並不在,大雪紛飛,楊時和遊酢壹直在門外等候。
2、當程顥回到家中,看到楊時和遊酢站在門前,身上已經積了壹層厚厚的雪,但他們的眼神中卻充滿了期待和堅定。程顥被他們的虔誠和敬師之情深深打動,於是收他們為徒。在程顥的悉心指導下,楊時和遊酢的學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程門立雪這個典故就是出自這個故事。它寓意著對學問的追求和對老師的尊敬。這個故事也成為了後世學子們勤奮求學、尊敬師長的典範。這個故事所傳遞的尊師重道精神,壹直以來都在深深地影響著中國的教育和社會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