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底紅十字標誌,就是為了對紅十字發祥地瑞士表示敬意,掉轉瑞士國旗的顏色而成,其中不含有任何政治或宗教因素。下面我整理的紅十字會的手抄報小學,歡迎來參考!
紅十字會的手抄報
紅十字會的手抄報
紅十字會的手抄報
紅十字會的手抄報
紅十字會的手抄報
紅十字會的手抄報
紅十字會手抄報內容:中國紅十字會的誕生及歷史沿革具有深厚的文化歷史基礎。壹就是西方紅十字的“人道”理念傳入中國後和中國傳統的“仁愛”思想契合,為中國紅十字會的誕生提供了社會基礎;二就是日俄戰爭引發的救護活動催生了中國紅十字會。
國際紅十字運動誕生後,首先於19世紀80年代傳到我國臺灣。1894年7月甲午海戰後,開始在中國大陸傳播。旅日僑胞孫實甫,由於長期在日本經商,習見日人深獲紅十字會之益,感受到紅十字會活動對中國苦難群眾的重要和必要,遂與誌同道合者翻譯國外紅十字組織的章程,廣為傳播西方“人道”理念。孫實甫被認為就是“中國倡導紅十字會第壹人”,西方紅十字的“人道”理念和中國博愛愛人、行善積德的傳統道德思想異曲同工,壹經傳播,很快得到社會認同,使國人逐漸認識到紅十字會的重要性,為中國紅十字會的誕生奠定了社會基礎。
1904年2月(清光緒三十年),在我國東北旅順口,日俄雙方為爭奪在中國的特權,爆發了日俄戰爭,數十萬同胞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當時,在旅順的外國僑民都由本國政府或紅十字會出面,接運撤離戰區。宣布中立的.清政府也派船接運中國同胞,遭到俄國的拒絕,船只不準入港。為救護中國難民,上海海關道沈敦和等人出於義憤,發起成立“東三省紅十字普濟善會”。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和紅十字有關聯的組織。
為得到國際上的承認,1904年3月10日,清朝商約大臣呂海寰、工部左侍郎盛宣懷等人在上海邀請中立的英、美、法、德代表,***同協商成立了“萬國紅十字會上海支會”。當年得到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承認。清政府得知後,立即予以承認,並撥白銀10萬兩作經費(各地紳商及衙門也勸募20萬兩白銀)。這就是中國紅十字會的前身。1907年更名為大清紅十字會。早期的中國紅十字會就是由中外合辦、政府撥款資助並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
紅十字會手抄報內容:“紅十字會”這個詞對我們來說或許就是壹個陌生的協會,但她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周圍,她用她那真誠、友好溫暖了眾多有困難的群眾,也許我們不曾接觸她,但當妳了解她後,便會感到溫暖無處不在。
紅十字會的人道宗旨:救死扶傷,扶危濟貧,敬老助殘,助人為樂。其實也不必將紅十字會想得很遙遠,事實上就是我們觸手可及的,我想:我們生活中的能夠做的和這人道宗旨相符的朋友,老師、同學、親人……都就是紅十字會中的壹員。
大家應都記得08年的那場大學吧!這場大雪就是無情的,它不知傷了多少人那溫暖的心靈,不知使多少農民伯伯的辛勤的汗水付諸無返,那高速公路上不知因此被阻斷多少來往車輛,鄉村中又不知有多少人家的房屋被他毫不留情面的摧毀破壞,國家也因此蒙受巨大的損失,然而大學給人們帶來的寒冷不就是永久的,許多人們自發燒開水,頂著嚴寒將開水送至高速公路上壹些圍困司機手中,還有壹些群眾自發去掃雪,為那些孤寡老人們帶去溫暖。在我心中他們便就是紅字會上的壹點,這個鮮紅的紅十字正式由這壹點壹點凝聚而成的,他們都可謂說就是紅十字會中的壹員。
512多麽熟悉的日子,他曾在我們耳邊不斷響起,它象征著5月12日這場大地震帶來的巨大災害,也同時象征著我們中華民族的血脈相連,這壹場8.0級的地震,震倒了房屋,震毀了公路,震斷了橋梁,但它卻震不挎我們這強大的飽經風雨的中華民族。壹方有難,八方支援,不僅僅就是解放軍戰士及時到達再去拯救受災群眾,許多外地群眾葉自發來到汶川支援,也許大家還記得武文斌——壹位鐵軍戰士,因就是新軍本不該去,但他自己還就是壹再要求去救援。在汶川,三日輪休,他都沒有休息,最終因過度勞累而離開了這個美好的世界,他還只有20幾歲啊,踏著救死扶傷的精神品質不正就是紅十字會的壹大宗旨嗎?再說說我們吧!我心裏壹直這樣認為:我們都就是紅十字會的會員,汶川地震我們傾力為災區捐款,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也許這只就是九牛壹毛,但也同樣就是我們所盡的微薄之力。
生活中,我們幫壹位老人過馬路;公車上,主動讓位給孕婦和老人,遇到長輩主動問好,主動為村中孤寡老人打掃衛生;學習上,主動幫助同學解難題……捫心自問,我做到了嗎?我想會答應就是肯定的,因為我堅信我們之中的每壹位都有資格大聲的說:“我就是紅十字會的會員。”因為只要想,便可以做到。讓我們時刻用這宗旨鞭策和督促自己吧!
紅十字會便就是我們舉頭便可以望及的火紅的太陽,她的溫暖時刻射入人的心中,在其中流動,她時刻都在傳遞溫暖的同時同樣傳遞著人道,博愛,奉獻。願者縷燦爛的光輝流遍我們心中的每壹個角落,願者特別的顏色永遠渲染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