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全詩翻譯註釋譯文如下: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譯文:
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正在棲息的鳥鵲,它們離開枝頭飛走了。在清風吹拂的深夜,蟬兒叫個不停。稻花的香氣,送來豐收的信息,聽著那蛙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喜悅的話語。
幾顆星星,閃爍在遠處天邊。壹兩聲輕雷過後,那細雨也就淅淅瀝瀝地灑落在山前。我的這間茅屋,以前就座落在社林旁邊的溪旁。道路轉過溪上的小橋,忽然就看見社林旁邊的那片熟悉的茅店。
註釋:
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
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鳴蟬:蟬叫聲。
舊時:往日。
茅店:茅草蓋的鄉村客店。
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見:同現,顯現,出現。
見:同現,出現。路轉溪橋忽見因為作者平時經常往來於黃沙道中,明叨知道樹林旁邊有壹茅草小店,但此時因為是在夜裏,再加上心慌,卻忽然不見了。可是小詞人卻說:舊時茅店社林邊,說了平明的時候,這個茅店就在樹林邊等著我;路轉溪橋忽見說了走了那麽遠。
他依然不見我的那個茅店,但是不要急,這個茅店就在轉彎後的小溪上的小橋邊等著我呢!這是詞人為了表現自己在雨夜行走時雨忽大忽小的情景,也是為了表現自己驚喜交集的心情。
忽見:忽然出現。壹個忽字,傳神地寫出了作者是在行路中壹瞬間瞥見這個茅店的驚喜之情。
《西江月》的寫作背景:
《西江月》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壹首詞,也是他的代表作之壹。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與辛棄疾個人的生活經歷和當時的政治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辛棄疾在南宋時期曾擔任過許多高級官職,但他的政治主張和抗金復國的願望卻壹直未能得到朝廷的支持。由於他的直言敢諫和堅持主戰,他也不斷受到同僚的排擠和打壓。在此背景下,他被迫離開了政治中心,轉任地方官職,並多次被貶謫和罷官。
在辛棄疾被貶謫的過程中,他多次往返於江西上饒壹帶。據史書記載,他在上饒帶湖居住了近十五年,期間創作了大量的詩詞作品,其中就包括《西江月》。
《西江月》的創作背景是在壹個夏天的夜晚,辛棄疾在黃沙嶺道上行走時所感所發。詞中描繪了明月、清風、稻花、蛙聲等自然景色,以及詞人自身的閑適心情。這些元素***同構成了詞人心中美好的鄉村生活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