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ái ,註音:ㄊㄞˊ
簡體部首:阝,部外筆畫:5,總筆畫:7
繁體部首:邑,部外筆畫:5,總筆畫:8
五筆86&98:CKBH
倉頡:IRNL
鄭碼:ZSJY
筆順編號:5425152 四角號碼:27627 UniCode:CJK 統壹漢字 U+90B0
1、 源於姜姓,是周族始祖棄的後代。周部族的始祖叫後稷,姬姓,名棄,為姜嫄所生。姜嫄姓有邰氏,為炎帝之後,嫁給帝嚳。相傳,有邰姑娘姜嫄,未出嫁前,生活在有邰氏部落(在今陜西武功境內)裏。有壹天,她與同伴到野外去玩,看到田野上有壹個巨大的腳印,姜嫄出於好奇心,將自己的腳踩上去比大小,誰知這壹踩就心有所動。回去以後就懷孕了,生了壹個男孩。這個孩子生下來就沒有父親,她怕人笑話,就把他丟棄在小巷裏。令人驚異的是,動物們見了這個小孩,都備加愛護,繞道而行。姜嫄又把他丟棄到結冰的河上,成群的飛鳥都來圍在這小孩的周圍,用羽毛為他保暖。姜嫄見這小孩大難不死,意識到他將來壹定會有出息,於是就改變主意把他抱回家撫養。因為開始就把他遺棄,所以就給他取個名字叫棄。棄從小就喜歡種植各種植物,長大以後成了種莊稼的能手。後來帝堯任命他為農官後稷。在他的管理下,天下農業連年豐收。帝堯很高興,就封他為有邰氏的國君,邰就是棄的後人。按照傳說慣例,人們把棄視為竈稷神(即莊稼神)。棄的後代,就用國名邰作為自己的姓氏。
2、 為大利稷氏所改。《通誌.氏族略》:"大利稷(三字姓)之為邰。"邰姓望族居平盧(今山東益都)。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