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塘實驗小學 六3班 印嶸琪
? 我喜歡讀歷史,從上下五千年到明朝,再到明朝的皇帝。其間,萬歷皇帝引起了我的思考。為此,我細讀了壹本正史——《萬歷十五年》。萬歷是個怎樣的人?在我看來,他不過是壹介普通人。有人說他四十多年不上朝,那是沒有看他透背後的故事。
萬歷有壹個強硬的師父(張居正),還有壹個不省心的老媽(李太後)。他師父要他做壹個聖主明君,卻說出了“吾非相,乃攝也。”(我並非丞相,而是攝政王)。他媽告訴他師父很厲害,什麽事都要聽師父的。他的前半生就在師父和老媽的管束中度過。不能耽於逸樂,時刻安分守己。成功做好了壹個牌位的角色,但是他心中有沒有屬於孩子憎恨嚴厲的老師的那種叛逆,沒有人知道。只是彼時彼刻,他還沒有意識到,或者說他還沒有表現出來。
後來他長大了,漸漸地他意識到,他不應該是壹個傀儡。他是大明的皇帝,天下的***主,可六部都是他師傅的人,他不能輕舉妄動,只能暗中扶持帝黨。這時候有壹個叫張四維的人來到他身邊,告訴了他,他師傅過著很好的生活,卻不讓他過,不僅雙標而且壓榨他、控制他。彼時的萬歷,還不能懂得他的師傅父是真真正正地把他當做他的孩子去培養,也不知道他的師傅對於他寄予了何等的厚望,更加不知道他師父究竟在做什麽,要做什麽。他只知道他的師父是壹個權臣,壹個霍光梁冀壹樣的權臣。而他讀過史書,他記得。於是他等待,他蟄伏,在別人眼裏,他是壹只小貓。可他覺得他已經成長為壹頭豹子,只要那個機會來了,他壹定可以成功掌權,成為大明的皇帝,成為超過永樂皇帝(朱棣)的英主,如同漢文帝與漢宣帝壹般畢竟他讀了那麽多的書,他那麽聰明,不是嗎?
終於有壹天,那個壓在他身上的陰影消失了,他如釋重負,內閣有他的人,朝堂有他的人,那個雙標討厭,把他當兒子養管束控制他的欺負他的可惡的老師,終於死了。萬歷覺得自己離他的聖主明君的目標,又近了壹步。他迫不及待地抄了他老師的家,如雷霆壹般橫掃了這個如師如父的老師留給他的改革派班底。也許某個夜晚,他也曾經想起那個人曾經對他的關愛,教導,苦心,期望,但他是大明皇帝,不是他的兒子。他是君,那個人是臣。他不需要師傅,他也不需要父親,他是大明皇帝,即使在抄他的家時聽到了這樣的詛咒:有便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張風盤(張四維),今天張家事已完結,願他輔佐聖明天子於億萬年也(張居正兒子自殺前說的話)。但這並不重要,壹定是這個權臣和他的兒子不甘願。 那這樣他就可以沒有任何愧疚的去做了那這樣他就可以沒有任何愧疚的去做了,好像聖明天子的目標與自己又近了壹步彼時彼刻他仍然忘記了壹件事他那個討厭的師父到底要做什麽?到底留給了他什麽?事情為什麽會進行得如此順利?他的師父不是個權臣嗎?不他不需要思考這些,他要,親政,他要掌權,他要清洗他老師的所有痕跡,包括那些改革派。包括戚繼光他不需要!這些人存在會讓他不舒服!因為這些痕跡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他,他朱翊鈞曾經做過壹個人的傀儡!於是他成功了,他清洗掉了這個如師如父的人,留給他的所有他掌權了,前方沒有權臣也沒有掣肘(被阻撓)壹切都是如此的順利,就好像這個權臣老師,從來沒有為自己謀劃過什麽,真的如此嗎?不,這壹定是錯覺,他不可能是大公無私的人,妳看他過得那麽好,雖然抄家沒抄出來,但他壹定是自己花了,奸臣,壹定是我能力太強了,名分在這裏,所以才會如此順利,他躊躇滿誌,望著天空,想象自己被萬民稱頌的那壹天,那壹天人們絕對會忘了那個權臣,而只記得自己,大明皇帝朱翊鈞。然而他錯了,之所以那麽順利,是因為他師父的改革派得罪了太多的人,那些既得利益者,那些士紳官僚都希望他的師父早死,而他只是這些人手中的刀罷了,這個道理他會用壹生去發現。按理說沒了權臣,他終於可以為所欲為了。但結果好像並非他想象的那樣,他是可以說話,但是沒有人聽,所有的主意都是內閣在拿,他們當年信誓旦旦的效忠於他,可讓他的師父死了以後好像他們就群文官又抱在了壹起,他想做的事,他們就不讓他做:他講修宮殿,他們也不讓修,他換了內閣首輔好像也沒什麽改變;他想讓他們按照他的來,但他們並不會聽,他跟他們理論,但是他們說他太年輕,說有這樣那樣的困難。他下聖旨,內閣給他駁回……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剩下的只是他和這群文官們,無休無止的爭吵。而這些爭吵效果甚微,他改變不了什麽,所有的事情都是那群文官和內閣說了算,他從那些人臉上看到了嘲弄,看到了不屑。他們好像在說妳好好當妳的牌位就好了。 怎麽會這樣呢?他可是大明皇帝,他們的君主。為什麽沒有人聽他的呢?萬歷想不明白,當年他師傅是怎麽讓這些人聽話的。如果他留下了師傅留給他的改革派,那麽事情,會轉好嘛?他想不明白,在輾轉反側了無數個夜晚後,他累了。他昏昏睡去了,壹年又壹年時光就這麽過去了,他什麽都沒有改變。他泄氣了,既然他也改變不了什麽,那他還這麽辛苦幹什麽呢? 就讓那群文官去治理江山吧,反正也與他無關。
? 之後,土地兼並越來越嚴重,官員們越來越貪汙腐敗,遼東的口子越來越大。隨著戚繼光的離去, 遼東江門的勢力越來越大,卻再也沒有了忠心和戰鬥力。大家都在玩寇,為的不過是銀子。不讓他們玩,他們就放某些人進來。而這時,再也沒有如同戚繼光的戚家軍壹樣忠心和戰鬥力的軍隊去抵擋。每年還要給他們無數的錢去“修地球”。老百姓過得越來越窮,士紳的土地越來越多。萬歷並不知道這些,也沒有人告訴他。就如同當年,他不知道他的老師在做什麽壹樣。 現在他也依舊什麽不知道。他變成了壹個逃避社會的宅男。他變得越來越胖,越來越懶。畢竟宅男這種病,而且這種病會惡化。他也曾想過改變。比如在某個夜晚,他如同醍醐灌頂壹般,好像突然明白了什麽:他之所以說話不管用不都是因為錢嗎?畢竟那些文官搪塞他最多的理由就是沒有錢。那有了錢是不是就有話語權了?那些文官是不是得求著他拿錢了。於是他決定去收稅。那些文官集團大部分都在江南,他們不肯交。於是,萬歷只能叫太監去收。他已經明白了,這些年,老百姓是沒得錢可收的,得去收士紳官員的錢。可是,太監剛到江南就被打死了。文官說是百姓造反,可百姓怎麽可能造反,他們怎麽可能那麽有團結。萬歷覺得是文官騙人!得再叫人去。可每人敢去。萬歷覺得將稅收分以他人,三七分,四六分,五五分,六四分!最終,在利益誘惑下,有人肯去了,稅也收上來了。看著錢壹日日多了起來,萬歷臉上的笑容也壹日日多了起來,身邊的貴妃也壹樣。
? 等錢多了,萬歷說話就算數了。壹天又壹天,壹年又壹年,萬歷也漸漸老去。他決定出去看看,畢竟跟文官們鬥了壹輩子,賭氣了壹輩子,也宅了壹輩子。他想去看看自己的墳墓!看著墳墓,他覺得壹輩子也就那樣了。前半輩子,好像有個很重要的事,好像有個很重要的人。 那個人好像有許許多多想做的偉大的事,而他也有個熠熠生輝的夢想,不過那太久遠了,久遠到他都忘記了。在躺在病床上,生命走向最後那壹刻。萬歷好像見到了那個忘卻了許久的人——他的師傅。師傅的臉上的表情很復雜,是如同父親對自己孩子的遺憾?還是悲傷?還是難過?不過,這復雜的表情的背後,並沒有責怪。那就夠了,對不起師傅,此時的萬歷知道自己錯了。
? 終究啊,萬歷不是什麽聖主明君, 他只是壹個普通人,壹個並不怎麽聰明的普通人。萬歷既沒有爺爺(嘉靖皇帝)的智商,也沒有祖先(洪武皇帝、永樂皇帝)的魄力,她叛逆過,掙紮過,努力過,最終躺平了,也就放棄了。 這壹輩子也就如此了,只可惜,他到臨死才明白這壹屆。如果人生可以重來壹次,希望萬歷能善聽諫言,不信奸佞,作為壹個君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主見,相信自己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