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寓言文言文 有翻譯有原文 不能少於五個

寓言文言文 有翻譯有原文 不能少於五個

原文 1.趙襄主學禦

趙襄主學禦於王子期①,俄而與子期逐②,三易馬而三後③。襄主曰:“子之教我禦,術未盡也。”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禦之所貴,馬體安於車,人心調④於馬,而後可以追速致遠。今君後則欲速臣,先則恐逮於臣。夫誘⑤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尚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⑥後也。”

導讀:王子期教趙襄主學禦,特別指出:“凡禦之所貴,馬體安於車,人心調於馬,而後可以追速致遠。”其實我們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貫註,目標明確。

註釋 :①趙襄主:趙襄子。禦:駕車。王子期:古時善於駕車的人。②逐:追趕,這裏指駕車賽馬。③易:更換。後:方位名詞做動詞,落後。④調:諧調。⑤誘:引導。⑥此……所以:這就是……的原因。

精練

壹.解釋加點的詞

1.趙襄主學禦於王子期( ) 2.術未盡也( )

3.先則恐逮於臣( ) 4.夫誘道爭遠( )

二.翻譯

1.術已盡,用之則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調於馬,而後可以追速致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後心皆在於臣,尚何以調於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妳認為趙襄王落後的原因是什麽?妳贊成王子期的看法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老馬識途

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壹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導讀 :自然萬物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人能善於向大自然學習,則萬物可為我所用,為人類造福。

註釋:①管仲、隰(x )朋:皆齊桓公時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孤竹:古國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歸途。③掘:挖。

精練

壹、解釋加點的詞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譯

1.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語_____的來歷,現比喻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壹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壹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壹人。”國人道之②,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壹人之使③,非得壹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導讀:傳言不可輕信,要實事求是。尤其“以訛傳訛”更要不得。

註釋:①常壹人居外:經常派壹個人在外面。②國人道之:全國人都在說這件事。③得壹人之使:意思是說,家裏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節約壹個勞動力,等於多得到壹個人使用。

精練

壹、解釋加點的詞

1.及其家穿井( ) 2.國人道之( ) 3.不若無聞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壹人 ( )

2.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 ( )

三、翻譯

1.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壹人之使,非得壹人於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 4.南轅北轍

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禦者④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導讀 : 成語“南轅北轍”可謂人人皆知,如果行動和目的相反的話,所得結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馳。

註釋:①持其駕:拿著韁繩,駕著他的車子。②之:動詞,往,到。③ 用:資用,即路費。④禦者:駕車的仆夫。

精練

壹、解釋加點的詞

1.我欲之楚( )2.將奚為北面( )3.吾馬良( )4.此數者愈善( )

二、翻譯

1.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語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5.千裏之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裏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裏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③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裏之馬至者三。

導讀: “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涓人的壹句反問可謂直接點出其舉動的真正用意。而最後“不能期年,千裏之馬至者三”,可謂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註釋:①安事死馬:要死馬做什麽?②捐:白白費掉。③市:買。

精練

壹、解釋加點的詞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於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義

1.有以千金求千裏馬者( ) 2.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

3.而吾以捕蛇獨存( ) 4.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

三、涓人為什麽用五百金買下馬的骨頭?(用文中的話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譯

1.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於是不能期年,千裏之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