狎字解釋是:玩弄;親近但態度不莊重。
狎,漢語二級字,讀作狎(xiá),形聲。從犬,甲聲。從犬,犬善與人玩耍。本義指馴犬。出自:稍近,益狎。——唐·柳宗元《三戒》。而狎風雨。——宋·蘇軾《教戰守》。自此狎媟無間。——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狎而不甘問焉。——清·劉開《問說》。
又如:狎遊(嬉戲親昵);狎浪(淫穢放浪);狎侮(輕慢;侮辱);狎熟(親昵、熟悉);狎慢(親熱輕慢);狎媟(親昵而近於放蕩);狎笑(親昵嬉笑)。
康熙字典《唐韻》《廣韻》胡甲切《集韻》《類篇》《韻會》轄甲切,?音匣。《廣韻》習也。《說文》犬可習也。從犬,甲聲。《爾雅·釋詁》狎,習也。
又《釋言》甲,狎也。《註》謂習狎。《禮·曲禮》賢者,狎而敬之。《註》狎,近也,習也。謂附而近之,習其所行也。《周語》未狎君政。又《玉篇》易也。《書·泰誓》狎侮五常。《傳》輕狎五常之敎。
學習漢字的重要性
不管科技發展到什麽地步,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財富不能舍棄。因為中國的漢字演變史,就是中華文明的進步史,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漢字是中國藝術的瑰寶,也是世界藝術寶庫裏壹顆璀璨的明珠,我們有理由繼承下來,更有理由讓我們的下壹代把它發揚光大。
每壹個漢字都具有深刻的內涵,書寫漢字不僅僅是為了表達,更是壹種藝術創造和藝術享受。 借助漢字,可以了解中國的歷史;書寫漢字,可以使我們的孩子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