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人生若只初相見”的出處?

“人生若只初相見”的出處?

“人生若只初相見”出自清代詞人納蘭容若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原詞內容如下: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

(清)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譯文:

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妳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妳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妳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妳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賞析:

感情猶如薄紙般易破,即使多深多濃的感情,也可能只因為壹個小變故而被撕斷,友情如此,愛情更如此。次詞以"人生若只如初見''這般絕望哀傷之詞起句,使得全詞籠罩著壹股愈讀愈濃的淒婉之情。全詞極言真情被撕碎,萬般絕望,卻仍帶著不舍、挽留之意。詞中被棄女子感嘆道:連身處榮華富貴中的帝皇唐玄宗都會對平明出身的的楊玉環付出真情,終身死戀,而妳卻壹旦錦衣加身,就把過去的山盟海誓忘的壹幹二凈。明明是妳變心了,卻反說是我變心,此恨何人知。至如今,之剩下自己孤獨壹人感慨韶光流逝,柔情不在,心已漸死,除了回憶壹點往昔美好情事來滋潤那幹涸碎裂的心之外,還能怎樣。也許‘同甘苦’該用壹生的時間才能寫就。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彜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壹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342首,編輯為《納蘭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