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求邏輯學試題答案,不求都會,會多少做多少,會追加分數 。非常感謝!

求邏輯學試題答案,不求都會,會多少做多少,會追加分數 。非常感謝!

說在前面:純手打,壹定要采納

壹、

1、 矛盾 反對

2、 單獨概念 範疇

3、 劃分的母項 劃分的子項 劃分的根據

4、 單稱命題 特稱命題 全稱命題

5、 p∨q,非p,則非q

6、 假

7、 充分條件 必要條件

8、 同壹律 矛盾律

9、 MAS SOP

10、定義過寬 定義過窄

二、

1、√

2、×

3、×

4、×

5、√

三、

1、B

2、C

3、B

4、B

5、A

6、D

7、A

8、 B

9、D

四、

1、聯言命題 p∧q

2、選言命題 p∨q

3、必要條件假言命題 q→p(q為“無愧於人民”,p為“勤奮工作”,或寫為~p→~q)

4、充分條件假言命題 p→q(p為“不註意身體”,q為“容易得病”)

五、

1、推理錯誤,這是壹個相容選言推理,選言肢中的命題“王老師教語文”和“王老師教地理”可以同時成立,即王老師可以既教語文又教地理(我們初中就有壹個)所以不能因為“王老師教語文”就否定他教地理的可能性。

2、推理錯誤,這是壹個充分條件假言推理,有效式為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後件式,這裏“有船”是前件,“能過河”是後件,若要否定後件構造有效式,就要是:不能過河,說明壹定沒有船,而題目中的表述是“過河了,說明有船”,這是壹個肯定後件式,是錯的,也可能是遊泳過的河。

3、不正確。這是壹個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三段論。從充分條件假言推理規則方面看,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後件式是有效的,而題目中“不是大學生,則沒有文化”是否定前件式,是無效的,“他沒有文化,則他肯定不是大學生”才是正確的;從三段論規則看,“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結論中不得周延”,前提中“有文化的”是不周延概念(肯定命題的謂項),而在結論中卻周延(否定命題的謂項),違反這條規則,是錯誤的。

4、違反矛盾律。妻子要跟丈夫壹刀兩斷,回娘家再也不回來,在最後又要“回來的路費”,顯然是又要回來,既承認“不再回來”又承認“要回來”,違反了“任何思想不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的矛盾律,鬧了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