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作者是誰?
3.[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全是由什麽類別的詞組成?
4.唐代的詩仙.詩聖分別指誰?
5.[烽火連三月"的後壹句是什麽?
6.的作者是誰?
7.杜甫寫了幾首的詩?
8.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誰?
9.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誰?
10.齊己稱誰為自己的[壹字師"?
附答案
1.詞牌名2.李商隱3.名詞4.李白.杜甫5.家書抵萬金6.曹植7.兩首8.蘇軾.辛棄疾9.柳永10.鄭谷
壹.讀詩句.猜猜謎:
1.[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猜壹建築材料(石灰)
2.[壹朵芙蓉頂上栽.彩衣不用剪刀裁.平生不敢輕言語.壹唱千門萬戶開."
猜壹動物(公雞)
二.請與古人對詩句.
1.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2.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3.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4.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5.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6.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壹格降人才
7.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8.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9.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10.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三.解釋詩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米見點.無解)
1.渭城朝雨浥輕塵.( )
2.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
3.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
4.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 )
5.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
四.古人常睹物吟詩.盛贊大自然中的壹草壹木.像這樣的詠物詩妳能寫出多少呢?請任選下面這些景物中的3樣賦詩.註意把詩名和作者寫清楚:柳樹.月亮.梅花.荷花.瀑布.雪.楓葉.
唐·賀知章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宋·王安石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以下略
六.給下面這些詩句補上相應的地名:
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遙望(湯河)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
3.(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4.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七.在括號裏填上動物或植物名.
1.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2.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3.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4.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5.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6.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7.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壹.名句聯句.
1.兒童相見不相識.( ).
2.白發三千丈.( ).
3.( ).早有蜻蜓立上頭.
4.( ).二月春風似剪刀.
5.接天蓮葉無窮碧.( ).
6.( ).欲飲琵琶馬上催.
7.柴門聞犬吠.( ).
8.( ).天下誰人不識君?
9.( ).孤帆壹片日邊來.
10.( ).只是近黃昏.
11.晝出耘田夜績麻.( ).
12.野曠天低樹.( ).
13.( ).明月何時照我還.
14.日出江花紅勝火.( ).
15.停車坐愛楓林晚.( ).
16.人有悲歡離合.( ).
二.按古詩內容填空.
1.在...這五首詩中.描寫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反映作者對勞動人民同情的詩句是( ).常用來說明[站得高.望得遠"的詩句是( ).運用誇張手法描寫的詩句是( ).形容[箭法高超"的詩句是( ).
2.新春佳節.壹派喜慶的氣氛.人們也異常喜悅.用各種方法來喜迎這個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如燃放鞭炮等.正如( )所寫的 >:的 . . . .
3.西湖美景聞名天下.下陣雨時的西湖更是別有壹番景色.北宋詩人蘇軾就曾寫下詩句 . . . .
三.請把左右兩部分相關的內容用線連起來.
野曠天低樹 蘇軾
萬裏長征人未還 李白
明月來相照 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 劉禹錫
報得三春暉 孟郊
京口瓜洲壹水間 王安石
同到牽牛織女家 王昌齡
水光瀲灩晴方好 孟浩然
遲日江山雨.春風花草香. 夏季 詩 仙 杜 甫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春季 詩 聖 李 白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冬季 詩 鬼 孟浩然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秋季 山水詩人 李 賀
邊塞詩人 王昌齡
四.古往今來.詠月的詩句真是多得數不勝數.有不少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妳能根據上下文.寫出有關詩句嗎?
1. .江楓漁火對愁眠.
2.舉頭望明月. .
3. .人約黃昏後.
4. .對影成三人.
5秦時明月漢時關. .
6. .夜泊秦淮近酒家.
寫出其他的詠月的詩句嗎?試試看.
1. . 2. .
五.按要求寫詩句.(各寫壹句)(20分)
1. 寫春景的:
2. 寫夏景的:
3. 寫秋景的:
4. 寫冬景的:
5. 寫梅花的:
6. 寫蘭花的:
7. 寫竹子的:
10. 寫愛國的:
11. 寫思鄉的:
12. 寫送別的:
13. 寫友情的:
14. 寫長江的:
15. 寫黃河的:
16. 寫泰山的:
17. 寫華山的:
18. 寫廬山的:
19. 寫黃山的:
20.寫邊塞風光的:
六.附加題(如果答完了上面的題.還有時間的話.就請妳完成這些練習)
(壹) 古詩百花園:(填花名)
1·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 開.
2·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 .
4·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 別樣紅.
5·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 村.
(二)古詩七彩園:(填色彩)
1·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 杏出墻來.
2·山外 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3·等閑識得東風面.萬 千 總是春.
4·春風又 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5· 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 絲絳.
(三)古詩動物園:(填動物)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頭.
2·江上往來人.但愛 美.
3·兩個 鳴翠柳.壹行 上青天.
4·兩岸 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 先知.
6·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 欲上時.
7·柴門聞 吠.風雪夜歸人.
8·牧童騎 .歌聲振林樾.
古詩詞知識
l.本只稱後又以[________"為代稱.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從周初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開創我國文學________傳統.列為[_________"之壹.
2. > > > >合稱為儒家[四書", > > > > >合稱為[五經".
3.是我國第壹部敘事詳細的 體著作.相傳為 所作.司馬光以為法.寫出了著名的 >.
4.莊子.名周.世稱南華真人.是 學派代表人物.主要作品為.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很大影響.
5. 是儒家學派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學說的思想體系.
6.屈原.名平.我國第壹位________詩人.開創了壹種新詩體.因具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故稱__________.後世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或[騷體".開創了我國___________詩歌傳統.和中的國風並稱[_________".成為"文學"的代名詞.
7.司馬遷.字子長.別稱太史公.簡稱史遷.與 並稱[史界兩司馬".與 並稱[班馬".主要作品為.又名 >.全書130篇.包括12本紀.8書.10表.30世家.70列傳.是我國第壹部 體通史.開創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例.被 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8.漢樂府.主要作品為.前四者見宋代郭茂倩編的.後者見南朝徐陵編的.其中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與合稱[樂府雙璧".
9.陶淵明.壹名潛.字元亮.自號 .謚靖節.我國第壹位傑出的 詩人.代表作有等.
10.[初唐四傑"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成就最高.代表作有.
11.王維.字摩潔.官至尚書右丞.故稱王右丞.與孟浩然同為盛唐_____________詩派代表.其作品被________贊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12.李白.字太白.別號______________.人稱[_________".唐代三大詩人之壹.其詩結集為.代表了_________主義詩歌藝術的高蜂.韓愈稱贊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13.杜甫.字子美.自稱____________.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拾遺.杜工部.與李白齊名.人稱[________".唐代三大詩人之壹.其詩代表了________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被稱為[_________".首創即事名篇的樂府詩.直接推動了後來白居易為首倡導的__________________.
14.白居易.字樂天.號___________.中唐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倡導者.唐代三大詩人之壹.他是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者.主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唐宋八大家"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別稱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為等.有傳世.大量創制慢詞(長調).擴充了詞的體制容量.提高了詞的表現能力.
17.李清照.號____________.古代最重要的女詩人作家.宋代______詞派中成就最高者.
18.蘇軾.字子瞻.號___________.[唐宋八大家"之壹.為文能[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與韓愈並譽為[____________".並開創了_______詞派.
19.辛棄疾.字幼安.號_______.與蘇軾並稱[_________".主要作品為.宋詞中成就卓異者.繼承並發展了_________詞風.開拓了詞的表現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