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盡的主人公是江淹。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濟陽考城人。南朝政治家、文學家,歷仕宋、齊、梁三朝。
江淹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雖家境貧窮,但很好學。二十歲左右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其政治生涯。宋泰始四年(468年),被任命為巴陵王國左常侍。升明元年(477年),齊高帝聞其才,召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
齊建元(479年)初,改任驃騎豫章王記室,兼東武縣令,參與草擬詔書冊令,並撰寫國史。延興(494年)初,為禦史中丞,先後彈劾中書令謝_等人。中興元年(501年),遷任吏部尚書。
梁天監元年(502年),任散騎常侍、左衛將軍,封為臨沮縣開國伯。不久又改封為醴陵侯。天監四年(505年),江淹去世,終年六十二歲,梁武帝為他穿素服致哀,並贈錢三萬、布五十匹。謚號憲伯。
江淹早年坎坷
江淹六歲就能作詩,十三歲時喪父。雖家境貧窮,但他很好學,性格內向不好交往。二十歲左右,教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並壹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此後轉任新安王南徐州從事,不久轉任奉朝請。
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因劉宋建平王劉景素喜歡有才學的人,所以江淹轉入劉景素在南兗州的幕府。後來廣陵縣令郭彥文有罪,江淹受到牽連被關進監獄。江淹在監獄中上書申說自己冤枉,劉景素看完上書後,當天就把他放了。
泰始四年(468年)春,江淹被舉薦為南徐州秀才。同年秋,因所奏對策好而被評為優秀,並被任命為巴陵王國左常侍。劉景素任荊州郡守,江淹隨行任鎮將。宋少帝即位後朝政昏亂,劉景素掌握大權,大家都勸他起兵反對朝廷。
江淹總是勸諫說:“謠言招致災禍,這是管叔、蔡叔壹同滅亡的原因;抵觸招來怨恨,七國諸侯王因此被殺。您不求國家的安危,聽信左右的計謀,就又會看到麋鹿霜露出現在姑蘇臺上。”劉景素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後來劉景素鎮守京口,江淹又任鎮軍參軍事、南東海郡丞。劉景素與幾位貼心的人日夜策劃謀反,江淹知道災禍將要發生,寫了十五首詩勸諫他。
剛巧東海郡太守陸澄遭父喪,江淹作為郡丞自認為應該代理郡守,劉景素則啟用了司馬柳世隆。江淹堅決請求,劉景素很氣憤,告訴選官部,將江淹貶為建安郡吳興縣令。江淹任縣令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