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見證親情的力量 ——《俺爹俺娘》

見證親情的力量 ——《俺爹俺娘》

《俺爹俺娘》是浙江衛視拍攝的紀錄短片,拍攝的主人公就是俺爹俺娘,本片是以攝影師焦波為第壹人稱,以照片為線索,用聲音以及畫面完整的拍攝的俺爹俺娘的生活情況,展現了俺爹俺娘真摯的感情,和對兒女們的愛,也從影片透露出了我對父母的無盡思念和深深的愛。

父母愛情

作為壹部紀錄片,《俺爹俺娘》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取用大量的空鏡頭與照片相結合的畫面描繪自己的父母,給人壹種難忘深刻的感覺,這壹段是焦波親自描述的場景,出現了大量的空鏡頭拍攝,雖然這樣的拍攝手法看似簡單,但卻能即若離的感覺,采用的各種聲音也能突出父母居住的山區的獨特風味,導演用每壹張照片放大講故事,運用手法獨特,此外這部《俺爹俺娘》也曾被評為中國最感動的紀錄片之壹,讓無數觀眾看後,感動至極。

作為壹部只有30分鐘的紀錄片,很難讓觀眾看後留下深刻印象,但這部《俺爹俺娘》的拍攝讓所有人看後都會有所感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故事感人,導演抓住了俺爹俺娘生活的壹些小細節去拍攝。在作者眼裏他所為爹娘拍攝的每壹張照片都是壹個故事,片中有壹段是這樣敘述的:當焦波考上師範時,在臨走前父母給了他三樣東西,壹個125快錢的上海手表,壹部120元的青島金路自行車,然後就是壹件半大衣,那時候家裏連肉的很少吃,但卻在我臨走前父母送了焦波這樣昂貴的東西,之後57歲應該退休的父親又背著木匠箱子到城裏打工,有次焦波接到電話,說父親受傷了。

焦波馬上趕到父親打工的地方,他看到低矮的工棚,他父親就是躺在那雜亂的房間裏,手上纏著紗布,紗布上布滿血,那時父親不舍得吃白饅頭就跟其他人換黑饅頭,焦波看到後,心理很難受,從那以後焦波感覺自己更加理解父親了。就是這樣壹段短短的畫面,很人很難忘,拍攝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空鏡頭,雖然看似簡單,但是這些畫面都是焦波的真情流露,之後畫面銜接的是父親和重孫女背詩的情景,這又給人壹種很和諧,幸福的感覺,讓觀眾看上去壹家人其樂融融。

善用情感起伏變化

焦波善於爆炸式的情感來推進情節,給人以情感上的巨大轉折。

大悲銜接大喜的轉變:父親出外打工的悲痛遭遇——父親背詩的同期聲,面容蒼老但依然精神的父背書,壹幅美妙的晚年生活畫卷(辛酸——其樂融融)使觀眾的情感始終處於起伏變化之中。也正是情感的起伏變化,才使作品具有感人的力量。

大喜跌入大悲的轉寰:母親90大壽之際,穿著大紅棉襖父親拉著母親的手坐在長板凳上,樂呵呵地說:又溜溜,又勾勾。隨著快門壹聲“哢嚓”畫面定格成照片,解說詞隨之響起,“沒想到這成為了爹娘的最後壹合影”,使情感在瞬間之中從大喜跌入了大悲。

這部影片中,有很多的空鏡頭,和拉鏡頭的畫面。比如在我離家母親送我的那壹段,母親用微微的手電光壹直照射著我要走過的路,我沿著微光往前走,在我越走越遠,路上的光越來越暗的時候,我以為我娘已經轉身走了,但在我猛的壹回頭,就看見那束光還在那裏晃動,光的後面就是我的娘。在這組畫面中,基本上都是空鏡頭,也運用了和照片的結合,在還是那天母親打這手電送我的路上,沒有任何人物的拍攝,只有那天漫漫長的路,和結合母親那矮小的身軀的照片。

結構的安排

以情感為主線,以時間為序,在悲喜的交錯之間,體現創作者的獨具匠心。

1、攝影與聶影

2、香蕉

3、安電話細節

通過哲學性細節的選取,在敘事之中平添幽默,既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也使敘事張弛有度。

背詩場面出現四次:不同側面展示父親的生活

1、《登鸛雀樓》不見其人先聞其聲,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引出88歲高齡的爹,正跟重外孫女晶晶背古詩,這壹情節建立壹個有壹定文化、為兒女操心壹生的慈父形象

2、2001年,爹等著焦波錄像,壹張嘴又是“白,哎呀,‘白日依山盡’去了!”雖然出錯,但恰到好處,不經意間與第壹次形成某種呼應,接著爹背了《元日》:“爆竹聲中壹歲除~~~”這是壹個兒孫滿堂、過著幸福晚年的父親形象。

3、年夜飯的時候,已經成為小學生的晶晶在考父親:妳會背靜夜思不?爹說不會。晶晶趕緊提示:床前明月光啊,爹眼睛壹亮。會啊。爹把古詩內容記得清清楚楚,但不知道詩的題目,於是在爹的吟誦之下,引出了爹娘對兒子的不舍之情。

4、爹去世之後,田野上回蕩著爹生前常常吟誦的那首《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兒子對爹的思念,也是對這位勤勞善良的普通農民壹生的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