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謖怎麽讀?

謖怎麽讀?

謖是壹個漢字詞語,讀音為sù,左右結構,部首為訁,總筆畫數為12。意思是肅敬的樣子。謖謖是象聲詞,形容風聲呼呼作響。

《唐韻》《集韻》《韻會》?所六切,音縮。《爾雅·釋言》起也。《禮·祭統》屍謖君與卿四人餕。《列子·黃帝篇》若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謖操之者也。

又謖然,翕斂貌。《後漢·蔡邕傳》公子謖然斂袂而興。又《字匯補》謖謖,峻挺貌。《世說新語》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

稷(拼音:jì)是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產生時代可能更早?[2]。稷本義是壹種糧食作物,但具體所指說法不壹,壹說為谷子,壹說為高粱,壹說為不粘的黍。稷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被當作百谷之長。稷由百谷之長演變為五谷之神,和土神合稱“社稷”,後成為國家的代稱。

社稷,原指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在古書典籍中常用“社稷”來代指國家,如《禮記·曲禮下》:“國君死社稷”。意為國君當與社稷(國家)***存亡。中國自古便以農立國,可見農業對國家的重要性,因此歷代的君王都很重視對土神和谷神的祭祀。

商周以至清代的帝王,均沿襲社稷的大禮,所以,古代的君王為祈求國土平安,五谷豐登,每年都要舉行祭祀社稷大典,久而久之,“社稷”就成了國家的象征,漸漸被用來代稱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