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寧理發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雖然工作繁忙,但十分註意遵守公***秩序。有壹次,列寧忙碌了壹個上午,處理了很多日常事務,批閱了很多文件。休息的時候,他用手摸了壹下頭發,發覺頭發實在太長了,決定抽時間去克裏姆林宮理發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他問哪位同誌是最後壹位,準備排隊等候。排隊理發的同誌們都知道列寧日理萬機,時間極其寶貴,於是爭著請列寧先理發。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誌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不對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秩序,按照先後次序理發。”他說完後,就排到最後壹位同誌的後面,耐心等候理發了。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澤東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愉快地在病房裏交談起來。護士進來說:“同誌,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地說:“對不起,小同誌。”隨即辭別關向應,離開了病房。
3.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壹次,周恩來總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壹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壹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壹見是周總理,心裏很懊悔,總理和藹地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4.這個戰士應該表揚的
有壹次,劉少奇同誌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陣地,想進去看看。站崗的戰士不讓進。隨行人員上前對戰士說:“少奇同誌想去看看陣地。”戰士認真地說:“上級有規定,要有上級指示才能看。”隨行人員很生氣,少奇同誌卻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回去吧!”說著就往回走。壹邊走壹邊告訴隨行人員:“回去告訴那個戰士的領導,不要批評他,他做得很對。”後來部隊領導知道了,要批評那個戰士,少奇同誌再次讓工作人員轉告部隊領導:“這個戰士認真執行規定制度,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該表揚。”
5.包公鍘包勉
包公自幼父母雙亡,全靠兄嫂撫養成人,供養讀書,科舉中第,步入仕途。兄嫂惟壹的獨子包冕作為地方官,利用職務便利,貪汙用來賑災的糧錢,後被人舉報。作為監察官的包拯,親自審理此案,查明事實真相後,下令處死自己的親侄子包冕。臨行刑時,面對嫂子的責罵,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負義”的小人,而是因為職責所在,要嚴格執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為了解脫自己的道德煎熬,包拯跪地直呼“嫂娘”,願代替侄子為她“養老送終“。
6.祁黃羊任人唯賢
春秋列國時,壹天晉國國君晉平公問大夫祁黃羊說:“南陽缺壹縣令,妳看誰可以去擔任呢?”祁黃羊回答說:“解狐可以.”晉平公很驚奇地問:“解狐不是妳的仇人嗎?妳為什麽要推薦他?”祁黃羊回答說:“國君妳問誰可以當南陽縣令,並沒有問誰是我的仇人呀.”於是任命解狐為南陽縣令.晉人都很稱贊.過了壹段時間,晉平公又對祁黃羊說:“現在國家缺壹尉官,妳看誰可以去擔當這壹官職呢?”祁黃羊毫不猶豫地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晉平公大為驚訝地說:“祁午不是妳的兒子嗎?”祁黃羊從容回答說:“國君問我誰可以當國尉,可妳沒有問我誰是我的兒子呀.”晉平公連連點頭,說:“好!”於是任命祁午為中軍尉.又推舉羊舌赤輔佐他.晉人又都稱贊不已.後來,孔子聽到這件事時說:“祁黃羊講得太好了!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以說是個公正無私的人啊!”
7.遵循法律規則的律師
張思之,壹個敢於說真話的人,中國最有威望的法律人,壹個按法律規則做事事的人。
他是盾,矗立在道德的前沿,寸步不讓;他是劍,揚眉出鞘,直指邪惡,絕不姑息。烈火鍛造鐵血律師,兩袖清風忠誠衛士。
他壹生做壹個“馴服者”,但從未屈服,從未向所謂的真理低頭。在那個已經不把高尚當做墓誌銘的時代,他選擇為良知而辯論,他鏗鏘有力的辯詞如烈火壹般燒透黎明前的黑夜,那是荊棘叢裏壹行漫長的跋涉,彎彎曲曲,尋找壹個光明的出口。他將自己的肝膽燃成燈油,又磨成墨汁,寫下震撼心靈的辯詞,這壹起,只是按法律的規則行事。
張思之,他用自己的熱血,在中國的大地上犁出前進的血脈和希望,滋潤了我們日漸枯萎的良心。他的存在和執著,承載著壹個現代國家的法制夢想。
8.真正的醫者
陳曉蘭,壹個與假劣醫療器械鬥爭了10年的白衣天使,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裏,用規則作盾,以正義為槍,劃破了企圖阻擋陽光的那抹陰霾,驅散了模糊時代精神的塵埃。同事笑她傻,面對巨額的紅包、封口費竟然絲毫不動心,反而默默承受黑心商人的打擊報復;家人罵她傻,為了取得證據,竟不惜假扮病人,以身犯險,以身試針。
可是她說:“既然身穿白大褂,就不該對不起醫生這兩個字。”神聖的醫德讓她無法眼看著黑心商人用假劣醫療器械欺騙病人而默不作聲,純凈的良知讓她無法忽視病人被病人被病魔折磨後卻得不到治療的痛苦。於是,她選擇站起來,去戳穿那些骯臟的謊言,為維護白大褂的純凈。
這不是不知變通的愚昧,也不是跟不上潮流的落魄,而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無私,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堅毅,雖然這條路很難走,可她仍然拖著沈重的腳步為社會找到了方向。
9.讓校規看守哈佛
當年,哈佛牧師立遺囑時,把自己的壹塊地皮和20本古書。贈給當地的壹所學院。哈佛大學壹直把牧師的這批書籍珍藏在哈佛樓裏的壹個圖書館內,並規定學生只能在館內閱讀,不能帶出館外。1764年的壹天深夜,壹場大火燒毀了哈佛大學的圖書館,很多珍貴的古書毀二壹炬。突發的火災把壹名普通學生推到了壹個特殊的位置。他在經過痛苦的思想鬥爭後,終於作出壹個勇敢的選擇。原來在大火發生之前,他違反圖書館規定,悄悄把哈佛牧師捐贈的壹本書帶出了館外,準備閱讀完後再歸還。災難過後,這本書成了稀世珍本。該學生懷著不安的心敲開校長辦公室的門,說明情況後鄭重地將書還給了學校。
校長先是表示感謝,並對他的勇氣和誠實予以褒獎,然後就把他開除出校。賞罰分明,壹點也不拖泥帶水。對此,很多人表示用規則看守哈佛?比用其他東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讓校規看守哈佛”的理念,也許是哈佛作為壹所私立大學卻創造無限輝煌而享譽全球的原因之壹。規則是對所有人的,規則高於壹切、大於壹切。即使校長不想開除這個學生都不可能。因為校規有規定,所以這位校長沒有網開壹面,沒有下不為例。這是對規則的敬畏,也是對規則面前人人平等的最好詮釋。
10.規則,讓人別無選擇
在壹次世乒賽上,瑞典選手瓦爾德內爾與我國選手的壹場精彩比賽,那是壹場極重要的賽事,關系著兩位運動員能否順利闖入決賽,所以打得特別賣力。選手的連貫對接、銳利扣殺並沒有給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卻是那位瑞典選手,渴望登上世界乒壇寶座的壹個職業國家隊員,在關鍵時刻綻放出了人性的光輝,使我看到的任何比賽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
在比賽的收尾階段,雙方依然打得難解難分,比方各不相讓,對方每壹記失誤都會給自己帶來壹分勝算,自己的每壹次成功扣殺都會給勝利加上砝碼。在最後的關鍵時刻,我國選手在壹次回防中,將球匆忙打向對面,如電光火石般落在桌沿外,因為動作太急驟了,在經歷了短暫的寂靜之後,賽場上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那位瑞典選手因我國選手的失誤而贏得了比賽。然而,在喧鬧沸騰的賽場上,大家看到了壹個孤零零但執著的手勢高舉著,原來是瑞典選手在向裁判和觀眾示意:我國選手打的是擦邊球,後者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大家在明了事情的真相後,既對這位瑞典選手沒有贏得比賽而感到惋惜,更以熱烈的掌聲回報他的坦蕩和率真的人性。
賽後,當記者問他為什麽要舉起那個手勢的時候,他說:“規則,讓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