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治違法用地
2、整治違法建築
3、城鄉環境綜合整治
4、城鎮內河(湖)水汙染治理
5、大氣汙染防治
6、土壤環境綜合治理
7、林區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
8、荒漠化的防治
9、水土流失防治?
10、資源跨區調配: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
11、西部大開發
搞好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已成為西部開發的根本任務。要采取“退耕還林、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的綜合性措施。
各省區市在大氣、水、土壤三大領域紛紛出臺了重磅措施,打響了環境汙染防治的攻堅戰,未來“美麗中國”的實現應該不會太遠。
擴展資料:
由於大氣汙染物流動性強、成因復雜,因此大氣汙染防治需要健全聯防聯控長效機制,深化部門聯合和區域聯動。
北京、河北、陜西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分別以“完善”、“深化”和“健全”等字眼提出要進行大氣汙染聯防聯控,上海也提出要深化長三角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
治理大氣汙染需要各級地方政府、企業和廣大民眾的***同參與,讓現有法規、技術和措施得到真正落實,監督問責制度得到嚴格執行才是關鍵之舉。
我國水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水汙染物的排放總量仍然巨大。據統計,我國每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在2400萬噸左右,氨氮排放量在245萬噸左右,遠遠超過了目前的環境容量。
有專家測算,這些總量必須要削減30%~50%,我國的水環境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各省區市將水汙染治理作為2015年的工作重點之壹,顯然水汙染防治將在未來成為“新常態”。再加上即將頒布的《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水十條”),未來江河、湖泊、地下水汙染等有望得到較大改善。
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壹般以重金屬汙染防治為重點。
福建省指出,啟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工程試點,集中整治重汙染工礦企業和重點汙染區域,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陜西省也提出實施土壤治理修復示範工程,積極防治重金屬、危險化學品和危險廢物汙染。
荒漠化產生的原因:
1、自然因素。
西北地區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蓋著深厚的疏松沙質沈積物,加上大風日數多而且集中,這為風沙活動提供了條件;我國西北地區常年降水量較少,幹旱持續時間較長,促進了沙漠化的發展。
2、人為因素。長期以西北某些地區片面強調“以糧為綱”,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過度樵采、過度放牧,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用水不當;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類活動。
荒漠化防治及其主要措施:
1、確立整治目標,貫徹國家環境和資源法現,求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
2、針對不同的自然條件和各種外力作用的性則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3、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實施系統。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中國環境治理
百度百科-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