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僰的拼音

僰的拼音

僰的拼音是bó。

1、關於“僰”

僰,漢語二級字,讀作bó,中國古代稱西南地區的某壹少數民族。該字為上下結構,部首為“人”,詞性為名詞,該詞可有如下組詞:僰人、僰道、滇僰、邛僰、僰為。

“僰人”最早見於《呂氏春秋·恃君覽》,說:“氐羌、呼唐、離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筰之川,舟人、送龍、突人之鄉,多無君。”

漢朝時,滇有“滇僰”、邛都有“邛僰”,又有“僰道”。漢朝以後,“僰”不見於記載。宋朝時,大理國主體民族也被稱作“僰人”或“白人”。元朝後,“僰人”或“白人”被學者貶稱為“僰夷”或“白夷”。

2、關於“僰人”

“僰(bó)人”又稱“濮(pú)人”,是先秦時期中原華夏諸族對其西南諸族的統稱,即今雲貴高原及川渝南部地區諸民族。

《珙縣誌》(舊誌)上說:“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滅開明氏,僰人居此,號曰僰國。”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僰人在首領蔔漏的帶領下,在僰王山上築城堞、修寨門,聚眾造反,揭竿起義,但被宋軍用“火猴戰”打敗,僰王被宋軍擒獲後招安。

僰人兵敗僰王山後,在400多年的時間裏偃旗息鼓,直到明朝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再次在興文、珙縣兩地造反,明王朝派四川總兵劉顯、劉鋌父子率領十四萬官軍大舉圍剿,最終在興文縣九絲城將僰人徹底剿滅,僰人從此銷聲匿跡。

珙縣位於中國的川、滇、黔三省鄰接處,是古代懸棺葬最典型的地方,現已發現懸棺遺址四十壹處,計有懸棺二百八十八具。是中國乃至世界懸棺最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