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經典歇後語故事

經典歇後語故事

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壹種特殊語言形式,是壹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壹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後壹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壹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後語。

經典歇後語故事1

快刀斬亂麻——壹刀兩斷

故事:在1482年7月23日,剛滿24歲的小夥子吳東勝準備去街上買二斤白菜。突然,看見了壹個人群擁擠的地方。他看見人群內部似乎有壹個擂臺。於是,他使用輕功飛過人們的頭頂,落在了擂臺的最前方。

原來,臺上正站著壹位美麗的少女正在與壹個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結。兩個人各拿了壹個復雜的用麻繩捆的結。粗壹看去沒什麽奇怪,細壹看就不得了了,這個大結上至少有90個小結。小姑娘和大漢開始比賽誰先解開結了。吳東勝明白了,這不是比武招親,也不是比文招親,而是比巧招親呢!

沒過5分鐘,少女就已經把所有的結解開了。而那位中年漢子卻才解30多個結。於是,那位少女對大漢說道:“對不起,失敗了。”中年漢子只好垂頭喪氣地走出了擂場。接著,少女又對大家說道:“現在只剩兩個結了,如果也失敗的話,今天就到此結束了!”

吳東勝早就想好了:這位少女有著壹對水靈靈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膚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條。吳東勝又想到:我也要到結婚的時候了,老母親也還沒有看見過我的女朋友呢!於是,他飛上了擂臺。

底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吳東勝上臺就問:“有沒有規則?”“有,誰先弄開誰就勝!”聽了規則後,吳東勝和少女的比賽正式開始。吳東勝拿出匕首壹刀就把結給砍斷了。因此也贏了這場比賽。

釋義:比喻做事果斷,能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很快解決復雜的問題。

張三爺的茶——半路回甘

故事:壹富有者,人稱張三爺。凡窮人來借貸,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飲後便問:“我的茶好嗎?”凡說“三爺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獲借貸。反之,不管怎樣苦求,皆不借不貸。有壹窮人,不知三爺這壹脾性,登門求借時,直說三爺之茶實為劣等粗茶,結果無論怎樣哀求,都未獲借貸,只好怏怏離開三爺家。他壹路走壹路想:“為什麽他人去三爺處可獲借貸,惟獨自己不能?!”想來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說他茶不好之故。因此決定復去三爺處弄個究竟。於是,當他重到三爺家門時,便大聲呼叫:“三爺呀三爺,妳快出來!”三爺聞聲而出,問:“妳又來何事?”窮人忙說:“三爺,我是窮人見識短,早先到妳家飲了妳壹杯茶,不覺得怎樣,所以錯說是劣茶。哪知妳的茶喝進肚裏,特別不同,我從妳家出來後,走壹步肚裏濃甘茶味就湧現壹次,走到半路,妳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腦,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來,告訴妳,三爺的茶是世間最好的上等茶啊!”三爺壹聽飄飄然,終於答應借貸。

釋義:這壹歇後語寓意兩層:壹喻三爺為人虛偽,被人壹拍馬屁,便飄飄然。二是喻凡辦事碰上挫折時,宜多思,找出癥結,改變策略,往往能把事情辦成。

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故事:小村子,有壹戶人家,早上男主人出去幹活,家裏只有壹只貓和壹只狗。

每天早上,不誠實的貓壹看見男主人外出幹活,就在家門前呼呼大睡!這時,老鼠壹看見貓在睡覺,就壹群壹群,悄悄地去家裏找東西,弄得家裏亂七八糟,家具至少被咬出了五個缺口,那是調皮的老鼠沒事幹,所以亂咬的。

忠實的看門狗看見了,每天都煩得要命。這壹天,狗跑去貓那,用腳推了推貓,貓打著鼾說:“什麽事啊!忠實的明星?”狗說:“懶貓!別睡了,妳看家裏,老鼠成千上萬,都在吃食物,咬家具,弄得亂七八糟,多不衛生啊!”貓說:“妳別管。”狗又用腳推了推貓,貓生氣了,說:“別管閑事了,看妳的門去,別吵我了,再吵我,我對妳不客氣!”哎,無可奈何的狗又看了看家,愁眉苦臉地走到門前趴下。

慶仔丟失牛仔——去遠了

故事:慶仔是放牛娃,生性好玩,尤其喜歡看戲,簡直是個戲迷。他每日早上把牛仔牽到山坡上,將牛繩往樹頭壹拴,就自己玩去了。有壹天,鄰村做佛生日,唱戲酬神,香煙繚繞,鑼鼓喧天,十分熱鬧。慶仔將牛仔壹放就跑去看戲。直到太陽沈西,天色昏暗,慶仔才跑回山坡,不禁大吃壹驚,牛仔不見了。慶仔急忙沿著山坡壹路找去,逢人便問:“見到我的牛仔沒有?”對方反問:“幾時丟的?”答道:“大半天了。”對方搖搖頭感嘆地說:“去遠了,沒望啦”。結果牛仔沒有找著,消息卻傳遍三鄉五裏。這就是歇後語“慶仔丟失牛仔——去遠了,沒望啦”的由來。

釋義:形容事情很久了才來處理,本來是可以預見並且采取措施避免的,帶有貶義。

貓糾打電話——受了壹次驚

故事:在晉江安海壹帶,人們若遇到出人意料之外的事,受到驚嚇,就風趣地說:“貓糾打電話——受了壹次驚”。這是怎麽回事呢?原來解放初期,只有少數政府機關有電話,私家有安電話的,實為鳳毛麟趾。人們有急事需要打電話,都要到郵電局去打。貓糾是個開小店做小買賣的.老實厚道的商人。因為生意興隆,貨物突然脫銷,急需盡快進貨,於是貓糾興致勃勃地跑去郵電局打電話。由於當時設備較差,貓糾又缺乏使用電話的經驗,結果“餵,餵,餵!”喊了大半天,壹句話也沒有跟對方說清楚。然而電話費是以通話時間長短來計算的,郵電局開出的電話費數目之大,使貓糾嚇得目瞪口呆。此故事後來便濃縮成為幽默生動的歇後語。

釋義:該詞常用來形容沒有見過什麽世面而鬧出洋相,常帶有調侃之意。

庵秋嬸打女婢——剛剛好就好

故事:解放前,秋嬸出生於書香門第,知書識禮,性格爽朗,思想開放,熱心社會公益事業,鄉裏人尊稱她庵秋嬸。

庵秋嬸認為家裏的女婢做了錯事,必須進行鞭笞責罰,但責罰要有度。若打輕了,不會痛,她不能記取教訓;若打狠了,打傷了還得給她治療,甚至耽誤了做工。因此,剛剛好就好。這事很快就流傳開了,後來成為人們勸說那些待人處事太過份的人的通俗歇後語:“庵秋嬸打女婢(喳某簡)——剛剛好就好。”

釋義:形容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能過度。

經典歇後語故事2

關公面前耍大刀——自討沒趣

故事:周周倉開始並沒有保關公,是在趙雲的帳下聽令。有壹次,軍中操演武藝,周倉耍了壹趟大刀,兵將齊聲叫好,連趙雲也誇獎了他幾句。這下周倉驕傲了,他把手中的大刀往地上壹戳,拍著胸脯子吹開了:“嘿!軍中如有比咱老周刀法高明的人,咱甘願給他拉馬拽蹬!”有個兵見他吹得太玄乎,就故意將他說:“周哥妳先別吹,妳要是敢和關二爺比試比試,兄弟就算服妳啦!”周倉還沒見過關公,可聽說過關公的刀法如何好,早就想和關公碰壹碰呢,被兵卒壹激,他的牛勁兒就來了。他把大馬壹提溜,甩開大步,找關二爺見高低去啦。關老爺正在府中看兵書呢,忽聽周倉在門外指名道姓要和他比刀法。雖說沒見過周倉,可也沒少聽四弟趙雲說他武藝高強、為人正直,就是太魯莽,是屬炮仗的,壹點就炸。所以不和他壹般見識,只是微微壹笑。誰知周倉不知天高地厚,認為關二爺怕了他,就壹口壹個“膽小鬼”地直損關二爺。關二爺的脾氣也暴躁,當下就火兒啦。只見他把兵書壹撂,掖了掖戰袍,大步跨出府門順手從門衛手中拿了壹條長槍,以槍代刀,施展出拿手的春秋刀法,和周倉比試起來。周倉哪兒是他的對手呢?被關二爺撥拉了壹溜跟頭!周倉這才知道天外有天,從心裏服氣啦。他當下跪在二爺面前,把手中的青龍寶刀捧過頭頂,大聲說道:“好刀要給好漢使,二爺!老周算服您啦,把這寶刀送給您,今後咱老周就給二爺拉馬拽蹬、扛大刀啦!”關二爺見他真是條漢子,非常喜歡他的直爽勁兒,當下就收了他。

自打那後,周倉就給關二爺扛大刀片子啦。“關公門前耍大刀”這句俗語,也就這麽流傳下來

釋義:比喻自不量力、在比自己才能高的人面前自我賣弄。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故事: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途經東海去仙島,只見巨浪洶湧。呂洞賓提議各自投壹樣東西到海裏,然後各顯神通過海。於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裏,自己立在水面過海;藍采和以花籃技水而渡;韓湘子,呂洞賓、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裏,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八仙過海”根據這個傳說而來, 又叫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釋義:比喻各自有壹套辦法,或各自施展本領,互相競賽。

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故事: 有唐朝貞觀年間,西域回紇國是大唐的藩國。壹次,回紇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緬伯高帶了壹批珍奇異寶去拜見唐王。在這批貢物中,最珍貴的要數壹只罕見的珍禽——白天鵝。

緬伯高最擔心的也是這只白天鵝,萬壹有個三長兩短,可怎麽向國王交待呢?所以,壹路上,他親自餵水餵食,壹刻也不敢怠慢。這天,緬伯高來到沔陽湖邊,只見白天鵝伸長脖子,張著嘴巴,吃力地喘息著,緬伯高心中不忍,便打開籠子,把白天鵝帶到水邊讓它喝了個痛快。誰知白天鵝喝足了水,合頸壹扇翅膀,“撲喇喇”壹聲飛上了天!緬伯高向前壹撲,只撿到幾根羽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眼睜睜看著它飛得無影無蹤,壹時間,緬伯高捧著幾根雪白的鵝毛,直楞楞地發呆,腦子裏來來回回地想著壹個問題:“怎麽辦?進貢嗎?拿什麽去見唐太宗呢?回去嗎?又怎敢去見回紇國王呢!”隨從們說:“天鵝已經飛走了,還是想想補救的辦法吧。”思前想後,緬伯高決定繼續東行,他拿出壹塊潔白的綢子,小心翼翼地把鵝毛包好,又在綢子上題了壹首詩:“天鵝貢唐朝,山重路更遙。沔陽湖失寶,回紇情難拋。上奉唐天子,請罪緬伯高,物輕人義重,千裏送鵝毛!”

緬伯高帶著珠寶和鵝毛,披星戴月,不辭勞苦,不久就到了長安。唐太宗接見了緬伯高,緬伯高獻上鵝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詩,又聽了緬伯高的訴說,非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緬伯高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賞賜了他。

從此,“千裏送鵝毛,禮輕人義重”,便成為我國民間禮尚往來、交流感情的寫照或壹種謙詞。

釋義:比喻禮物微薄而情意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