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讀音]
zhì ɡù
編輯本段[全詞解釋]
[壹][fetters and handcuffs]∶刑具。中國古代的壹種刑具,在手上的戴的為梏,在腳上戴的為桎。類似於近世的手銬腳鐐。
[二][shackle]∶束縛;壓制:以此自桎梏,信為大謬人。
1.刑具。腳鐐手銬。
《史記·齊太公世家》:“ 鮑叔牙 迎受 管仲 ,及 堂阜 而脫桎梏。” 唐 柳宗元 《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 宗元 以罪大擯廢,居小州,與囚徒為朋,行則若帶纆索,處則若關桎梏。” 清 李煥章 《宋連璧傳》:“上大怒,執之,就斬西市,桎梏忽脫地,寂無人矣。”
2.拘系,囚禁。
《孟子·盡心上》:“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後漢書·陳蕃傳》:“﹝ 朱震 ﹞收葬 蕃 屍,匿其子 逸 於 甘陵 界中。事覺系獄,合門桎梏。” 宋 王讜 《唐語林·識鑒》:“﹝ 張守珪 ﹞見 陜 尉 李 桎梏 裴冕 。 冕 呼:‘ 張 公!困厄中豈能相救?’”
3.謂束縛,壓制。
唐 白居易 《朱陳村》詩:“以此自桎梏,信為大謬人。” 清 龔自珍 《反祈招序》:“作詩二章,以貽後之自桎梏者。” 孫中山 《倫敦被難記》壹:“雖然, 華 人之被桎梏雖極酷烈,而其天生之性靈,深沈之智力,到底不可磨滅。”
編輯本段[單字解釋]
桎
fetters; shackle;
桎
zhì
(1)
(形聲。從木,至聲。本義:古代拘系罪人的木制腳鐐) 同本義 [fetters]
桎,足械也。――《說文》。在手曰梏。
九家坎為桎梏。――《易·說卦》。註:“手足各壹木也。”
利用刑人,用說桎梏。――《易·蒙》
中罪桎梏。――《周禮·秋官·掌囚》。鄭玄註:“在手曰梏,在足曰桎。”
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呂氏春秋·仲春》
梏
gù
〈名〉
(1)
(形聲。從木,告聲。本義:木手銬)
(2)
同本義 [wooden hand-shackles]
梏,手械也。――《說文》
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呂氏春秋·仲春》
在足曰桎,在手曰梏。――《易·蒙》疏
甫湣然為之改容,乃得並解桎梏。――《漢書·範滂傳》
凡囚者,上罪梏拲(兩手關械)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周禮·秋官·掌囚》
(3)
又如:梏桎(即桎梏。束縛手足的刑具);梏掠(用刑拷問);梏拲(古代刑具,也指械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