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寫話如下:
壹輪皎潔的明月,嵌在壹片黑絲絨般的天空中。今天是八月十五,月亮特別的圓,特別的美。中秋節牽起裙擺,輕輕的坐在了我們的身邊。
早上我和媽媽、奶奶壹起到了菜市場,那裏人山人海呀,中秋節到了,大家都很高興,有人買雞鴨魚肉,有人買蔬菜,我們都開始工作自己的事了。我去買了半只烤鴨,媽媽去買水果,有石榴、西瓜、葡萄等等各種大家愛吃的水果。
買完了水果,我們壹起去找奶奶,我還不解的問媽媽:“為什麽要買這麽多東西?”媽媽笑著回答我;“今天是中秋節呀!”做好晚飯,大家都到齊了,大家壹邊吃壹邊說說笑笑,都融入在歡樂的氣氛裏。我壹邊吃壹邊註意著今晚的天空,看到月亮遲遲不肯露出小臉蛋,我心裏想:月亮怎麽還不肯出來?是不是還在精心打扮?
我可已經等不及了呀!大家都快吃完了,妳倒是出來呀!月亮終於出來了,我們把小桌子擡倒了陽臺上,把石榴切開,這時月亮終於露出了那燦爛笑容的臉龐,我們壹邊吃壹邊賞月,我發覺今晚月亮好美呀!吃著吃著我想到中秋節代表團圓,我們家團圓了,國家也要團圓呀!
澳門回歸了,香港回歸了,可是臺灣還沒有回歸祖國,此時我多麽希望我能和臺灣的小朋友壹起玩耍,壹起長大。月亮是圓的,我們的祖國在不久的將來壹定是團圓的。今年中秋節就這樣過完了,希望明年的中秋節我的願望能實現,過壹個真正的團圓節。
節日民俗
祭月,在中國是壹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壹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
中秋賞月風俗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八月十五日夜,唐玄宗備文酒之宴,與禁中直宿諸學士玩月。以後每年八月十五,都照例賞月。為了與楊貴妃壹起望月,還敕令於太液池西岸築百丈高臺,因安史之亂爆發,沒有修成。自唐玄宗以後,中秋詠月詩大量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