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線打結如下:
1、縫好最後壹針後,倒回壹針,從邊緣處出針,形成壹個圈。
2、手縫針從圈圈中穿過形成同樣的壹個圈。
3、將手縫針返回從第二個圈圈中穿過。
4、左手輕壓圈圈,收緊線頭即可。
資料擴展:
針的解釋:
1、會意。從金,從十。最初用的竹針,寫作“箴”,後來有了金屬的針,寫作“針”(字從金從鹹,簡寫為“針”)。本義:針灸用具;引申義:縫衣用具。案:中國古文獻中的針字,是從針灸用具的角度定義的,其字或從竹從鹹,寫作“箴”;或從金從鹹,寫作“針”。
二字均從“鹹”。“鹹”本義為“酸澀的感覺”,這是針刺入人體穴位後產生的特有感覺,故鹹字加竹字頭可表示“竹制的針灸用針”,加金字旁可以表示“金屬制造的針灸用針”。
又因為針灸用針與縫紉用針形制相似,制造方法相同,在古代家居生活條件下,可以壹針二用,故針灸用針的專用字也兼用來表示縫紉用針。
2、縫綴衣物的用具。針,所以縫也。——《說文》
挫針治繲,足以糊口。——《莊子·人間世》
若當針,不過壹二處。——《三國誌·華佗傳》
月小看針暗,雲開見縷明。——陳叔寶《七夕宴玄圃詩》
3、又如:針頭線腦(做針線活的零碎物件);針巧(針線的工夫精巧);針縷(即“針線”。也作“針縷”、“針鏤”);針關(針孔);針穎(針尖);針頭(針尖。借指繡針);針鋒(針尖);針帖(插針用的線板);針虱(針馬虱。比喻細微之物);針尖不倒(指手不停針);針衣(藏針用的帶)。
4、醫療用具。用石或金屬做成針石運乎手爪。——《後漢書·文苑趙壹傳》
5、又如:針石(用以治病的石針);針艾(即針灸);針膏(針餌。針灸和藥物);針劑。(針灸和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