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讀史有智慧》之百家智慧‖道家·上善若水 以柔克剛

《讀史有智慧》之百家智慧‖道家·上善若水 以柔克剛

道家的智慧,堪稱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聰明的思想。

儒家為人處世講究不可動搖的原則,甚至可以為原則犧牲自己;法家推崇的“法”“勢”“術”,無壹不是主張凡事越冷峻越嚴厲越好。

這些學派都是主張強硬的,但是道家卻與他們相反,以柔克剛,是道家最為核心的思想。

孔子在《論語》中曾經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作為智者,老子就好像十分喜歡水,常常用水來闡釋壹些道理。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孔子從儒家的觀點說,水有五德——“有德、有義、有道、有勇、有法”,這些似乎都與儒家倫理規範有關系。而道家重視的是水永遠是向下的特性,永遠謙卑,不為天下先。這種向下又是謙恭,越謙恭,越受人敬仰,因而也更有力量。

另外,水是柔的,任何壹種容器都可以容它,適應性特別強。遇方則方,遇圓則圓。因此老子說:“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就是說天下之物論柔弱莫過於水,但在攻克堅強方面,沒有什麽東西能夠勝過它,水是憑借流動的力量改變他們。

道家認為,“欲剛必以柔守之,欲強必以弱保之。”並且認為“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就是說貌似弱小的柔,往往能戰勝看似強大的剛,以柔克剛才是大道,這個道理其實天下人都懂,只是沒有多少人去這麽做。

老子還說“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柔弱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簡單點兒說就是,最柔弱的,可能活的最久,過於剛強的,可能死的快。

比如太極拳,四兩能撥千斤,借力打力,剛柔並濟,才使得太極無懈可擊。

以柔克剛,更是為人處世之道,硬碰硬,兩敗俱傷,退壹步,海闊天空。很多時候,示弱,可以使對手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容易被輕視和忽略,反而能夠獲得出人意料的成功。

比如晏子使楚的故事。楚王揶揄晏子,身材矮小。晏子回答說,我們齊王派最有本領的人到最賢明的國君那裏,最沒出息的人到最差的國君那裏,我是齊國最沒出息的,因此被派到楚國來。面對楚王的嘲諷,晏子並沒有針鋒相對,而是順著他的話,故意貶低自己。這種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的方法,使楚王侮辱晏子不成,反受奚落。

我的qq簽名有壹段時間,就是“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自己還頗為自己的寧折不彎沾沾自喜。後來,我又改成“眾生無我,苦樂隨緣”。

現在我的簽名是“不管多麽難,終有壹天妳會笑著說出來”。

我是不是也經歷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變化呢?哈哈……

反正人生呢,就是壹場韌的戰鬥,多學學道家的智慧,方得長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