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質是壹個綜合性的範疇,通常也稱為品德或德性。道德品質是壹個人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道德性情或道德人格的要素。
首先,道德認識是社會的道德要求轉化為個人內在品質的首要環節,是整個道德品質形成的基礎。壹般而言,人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在自己的道德成長過程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吸取自己的道德觀念,積累壹定的道德知識。
其次,道德品質的形成又不僅是與認識過程有關,而且與道德意誌有關。道德主體的道德意誌對於道德行為的選擇、控制與持續起著關鍵的作用,它使道德行為堅持不懈,並養成良好的習慣。
再次,道德行為作為道德品質的外部狀態,表現為語言和行為習慣。在道德品質的構成中,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誌和道德信念,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它們都屬於意識領域。如果離開了實踐,道德品質就失去了存在的客觀基礎和表現形式。只有在道德實踐中,道德品質才能真正形成,並得以鞏固下去。道德品質得到鞏固、成熟、從而成為人生整體行為的壹貫傾向和穩定特征。
15、論道德沖突。
(1)道德主體的內在沖突的特征。所謂道德沖突就是行為主體身上所具有的不同的社會義務、職責、使命之間的沖突,是社會的不同的道德要求在主體身上的矛盾沖突的體現,是不同的道德價值體系的不同要求之間的沖突,這種道德價值沖突把行為主體推向兩難境地,強迫人作出非此即彼的道德選擇。
任何壹個具體的社會道德主體,都扮演著不同的社會道德角色,承擔著不同的道德義務。在壹定條件下,它總得要犧牲某種它所承擔的道德義務和道德責任。
(2)主體內道德沖突的形式。道德沖突表現在個體行為主體身上,有以下幾種形式:壹,由於社會或他人對同壹角色的期待和要求不壹致時,所引起的該角色內心的矛盾。二,由於個人改變角色而形成的新舊角色所承擔的義務之間的沖突。三,多種責任義務在壹個主體身上的沖突。當然,要作出選擇,不僅取決於壹定的社會條件,而且取決於個人的道德境界。
(3)同壹價值體系內的道德沖突。社會價值沖突還表現在壹個價值體系內部,不同道德要求之間的沖突。
(4)不同價值體系之間的道德沖突。如對立階級之間的道德價值沖突。
考研有疑問、不知道如何總結考研考點內容、不清楚考研報名當地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免費領取復習資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