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分為:淺基礎和深基礎
淺基礎分為:柱下單獨擴大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
深基礎分為:樁基礎、沈箱基礎、混合基礎、連續墻基礎
按使用的材料分為:灰土基礎、磚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
按埋置深度可分為:不埋式基礎、淺基礎、深基礎。埋置深度不超過5M者稱為淺基礎,大於5M者稱為深基礎。
按受力性能可分為: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
按構造形式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滿堂基礎和樁基礎。滿堂基礎又分為筏形基礎和箱形基礎
擴展資料:
各類基礎釋義:
1)?條形基礎:當建築物采用磚墻承重時,墻下基礎常連續設置,形成通長的條形基礎。
2) 剛性基礎:是指抗壓強度較高,而抗彎和抗拉強度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礎。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磚、毛石、灰土、三合土等,壹般可用於六層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築和墻承重的輕型廠房。
3)?柔性基礎:用抗拉和抗彎強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礎稱為柔性基礎。壹般用鋼筋混凝土制作。這種基礎適用於上部結構荷載比較大、地基比較柔軟、用剛性基礎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
4)?獨立基礎:當建築物上部為框架結構或單獨柱子時,常采用獨立基礎;若柱子為預制時,則采用杯形基礎形式。
5)滿堂基礎:當上部結構傳下的荷載很大、地基承載力很低、獨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要求時,常將這個建築物的下部做成整塊鋼筋混凝土基礎,成為滿堂基礎。按構造又分為筏形基礎和箱形基礎兩種。
6) 筏形基礎:筏形基礎形象於水中漂流的木筏。井格式基礎下又用鋼筋混凝土板連成壹片,大大地增加了建築物基礎與地基的接觸面積,換句話說,單位面積地基土層承受的荷載減少了,適合於軟弱地基和上部荷載比較大的建築物。
7) 箱形基礎:當筏形基礎埋深較大,並設有地下室時,為了增加基礎的剛度,將地下室的底板、頂板和墻澆制成整體箱形基礎。箱形的內部空間構成地下室,具有較大的強度和剛度,多用於高層建築。
8)?樁基礎:當建造比較大的工業與民用建築時,若地基的軟弱土層較厚,采用淺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強度和變形要求,常采用樁基。樁基的作用是將荷載通過樁傳給埋藏較深的堅硬土層,或通過樁周圍的摩擦力傳給地基。按照施工方法可分為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和灌註樁。補充知識會詳細介紹樁基礎。
9)灰土基礎:是由石灰、土和水按比例配合,經分層夯實而成的基礎。灰土強度在壹定範圍內隨含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過限度後,灰土的強度反而會降低。這是因為消石灰在鈣化過程中會析水,增加了消石灰的塑性。
10)磚基礎:以磚為砌築材料,形成的建築物基礎。是我國傳統的磚木結構砌築方法,現代常與混凝土結構配合修建住宅、校舍、辦公等低層建築。
11)毛石基礎:是用強度等級不低於MU30的毛石,不低於M5的砂漿砌築而形成。為保證砌築質量,毛石基礎每臺階高度和基礎的寬度不宜小於400mm,每階兩邊各伸出寬度不宜大於200mm。
石塊應錯縫搭砌,縫內砂漿應飽滿,且每步臺階不應少於兩批毛石。毛石基礎的抗凍性較好,在寒冷潮濕地區可用於6層以下建築物基礎。
12)混凝土基礎:是以混凝土為主要承載體的基礎形式,分無筋的混凝土基礎和有筋的鋼筋混凝土基礎2種。
基礎的要求?基礎承受著房屋的全部荷載,因此基礎應具有足夠的強度,才能穩定地把荷載傳給地基,同時基礎應滿足耐久性要求。如果基礎先於上部結構破壞,檢查和加固都十分困難,而且還會影響房屋建築的使壽命。
基礎的埋置深度?由室外設計地面到基礎底面的距離,叫做基礎的埋置深度。圖3.2為基礎的埋置深度。基礎的埋深大於5m時,稱為深基礎。基礎的埋深不超過5m時,稱為淺基礎。影響基礎埋置深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1)建築物有無地下室、設備基礎及基礎的形式及構造等。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載大小和性質。
建築物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的建築物是指人工建築而成的所有東西,既包括房屋,又包括構築物。
狹義的建築物是指房屋,不包括構築物。房屋是指有基礎、墻、頂、門、窗,能夠遮風避雨,供人在內居住、工作、學習、娛樂、儲藏物品或進行其他活動的空間場所。建築相關專業多是指狹義的建築物涵義。最能夠說明“建築”相關專業學習的建築物的概念的是老子的:“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 鑿 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有室之用。“這也無疑是對狹義建築物概念,最清晰最直接的表述。
有別與建築物,構築物是沒有可供人們使用的內部空間的,人們壹般不直接在內進行生產和生活活動,如煙囪、水塔、橋梁、水壩、雕塑等。
建築物的結構
(壹)基礎
基礎是建築物的組成部分,是建築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構件,它支撐著其上部建築物的全部荷載,並將這些荷載及基礎自重傳給下面的地基。基礎必須堅固、穩定而可靠。?[1]?
(二)地基
地基不是建築物的組成部分,是承受由基礎傳下來的荷載的土體或巖體,建築物必須建造在堅實可靠的地基上。為保證地基的堅固、穩定和防止發生加速沈降或不均勻沈降,地基應滿足以下要求:有足夠的承載力,有均勻的壓縮量,以保證有均勻的下沈;有防止產生滑坡、傾斜方面的能力。?
(三)墻體
墻體和柱均是豎向承重構件,它支撐著屋頂、樓板等,並將這些荷載及自重傳給基礎。墻的作用有:承重作用、維護作用、分隔作用、裝飾作用。對墻體的要求為: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滿足熱工方面(保溫,隔熱,防止產生凝結水)的性能;具有壹定的隔聲性能;具有壹定的防火性能。墻體根據不同的分類有不同的名稱。
(四)柱
柱是建築物中直立的起支持作用的構件,它承擔、傳遞梁和板兩種構件傳來的荷載。
(五)地面
地面是指建築物底層的地坪,主要作用是承受人、家具等荷載,並將這些荷載均勻地傳給地基,常見的由面層、墊層和基層組成。地面的名稱通常以面層材料而命名。
(六)樓板
樓板是分隔建築物上下層空間的水平承重構件,主要作用是承受人、家具等荷載,並將這些荷載及自重傳給承重墻或梁、柱、基礎。基本構造是面層、結構層和頂棚。?
(七)梁
梁是跨過空間的橫向構件,主要起結構水平承重作用,承擔其上的板傳來的荷載,再傳到支撐它的柱或墻體上,但圈梁主要是為了提高建築物整體構件的穩定性,而環繞整個建築物墻體所設置的梁。?
(八)屋頂
屋頂是建築物頂部起到覆蓋作用的維護構件,由屋頂、承重結構層、保溫隔熱層和頂棚組成。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