閹豬,也叫劁豬,顧名思義,就是閹割掉豬的睪丸或卵巢,壹種去勢手術。閹豬公母通吃,直奔命根,讓豬壹下子喪失欲望和功能,其道理和古時閹人當太監是壹樣的。據悉,這行當歷史悠久,老北京的七十二行中就有此等營生。
閹豬要眼疾手快將豬仔摁倒在地,揪耳拽尾將它抱到圈外空地,用棍子上的繩索將四條腿分別捆在兩棍子上固定好。
如果是公豬,則右手握刀,左手壹把薅住豬卵子,圓滾滾的肉球被擠在手心,鋒利的刀囗輕輕往光亮的皮囊上劃壹口子,左手略壹用力,像是擠嫩豆仁壹樣,“哧溜”壹下,裹著白衣的豬卵子順勢而出。
如果是母的,則在肚臍邊上壹小部位刮毛消毒,用刀子劃個小口子,先用手指伸入肚內探明卵巢位置,再用刀的另壹頭的彎勾,插入肚內勾出壹團“花花腸子”。
之後,就是剪斷並結紮精索或輸卵管,縫合創口,抹壹把精鹽消毒,再撒壹把草灰止血。整個過程壹氣呵成。
擴展資料:
除了閹豬外,還有閹雞、羊或牛什麽的,但這些基本上就只針對公的,母的大部分是要用來生蛋或產仔,壹群壹般只留下壹兩頭強壯點的雄性做種。說到閹豬,就不得不提閹豬匠。
昔日的閹豬匠,有他獨特的打扮,他們頭上圍個油服帕子,上身是青布布扣衣,下身是壹個大超襠褲,腳上穿壹雙青布鞋,身上還系了壹個抱兜,腰間有壹個牛蛋坨皮包,壹把彎彎桃子形的閹豬刀,就放在皮包中。閹豬刀磨得鋒快,拿出來閃閃發光。
因為天天吹喇叭,腮幫子大多都很壯實。他們每天邊走邊吹,練就壹副好鐵腳以及吹笛子的本能。哈哈,在我看來,這掩豬匠大概是我國農村最早的外科大夫吧。
他們用的那把刀子也不知道有沒有消過毒,在施行手術過程中,也從來沒見給畜牲打過麻藥之類的藥物,靠的是壹套熟練的手頭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