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壹
杜甫(唐)
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澗道餘寒歷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
不貪夜識金銀氣,遠害朝看麋鹿遊。
乘興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
註釋:
張氏隱居:指張氏隱居之處。張氏:可能指張玠。春山:指春日山中。相求:互相尋求。
伐木丁丁(zhēngzhēng):語出《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嚶其鳴矣,求其友聲。”註:“丁丁,伐木聲。”山更幽:語出王籍詩:“鳥鳴山更幽。”
澗道:山澗通道。冰雪:凍雪。斜日:傍晚時西斜的太陽。林丘:指隱居的地方。
遠害:避免禍害。《晏子春秋》:“可謂能遠害矣。”麋(mí)鹿遊:比喻繁華之地變為荒涼之所。
乘興:興會所至。杳(yǎo)然:渺遠貌。
虛舟:謂空無所系。無人駕禦的船只。之子:這個人。指張氏。
譯文:
春山中獨處無伴而自言自語 ,丁丁的伐木聲使山谷更顯清幽。
山澗通道依然還有冰雪的余寒,沿著石門古道黃昏時到達您的隱居處。
您不貪財,夜間也不去看金銀之氣,只每天欣賞麋鹿閑遊遠離災禍。
我乘興而來,不覺迷了路,面對您,仿佛是坐上了漂浮的小舟。
賞析:
? 這組詩當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時杜甫遊於齊趙。第壹首七律寫初識張氏。
? 首聯:“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獨”字突出春山與張氏互相尋求,相互作伴。這裏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下半句用典,以“丁丁”的伐木聲反襯出山更是幽靜。
? 頷聯:“澗道餘寒歷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此聯寫詩人沿途所見風景,山澗小道上,冰雪猶存,余寒猶在,伴隨黃昏斜日,經過石門到了張氏的住處。此兩聯詩人給我們描繪了壹幅美麗的春山早春圖。
頸聯:“不貪夜識金銀氣,遠害朝看麋鹿遊。”贊賞張氏的人品,不貪、遠害,表現了張氏高尚的情操,不貪求身外之物,追求內心的寧靜與充實。這是詩人敬佩的地方。
尾聯:“乘興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迷出處”用《桃花源記》的典故,借指張氏居處之美,宛如桃源仙境。借“泛虛舟”詩人贊美了張氏的人品超凡脫俗。此處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極為生動。
參考網站: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