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的詩有哪些如下:
蟾宮曲·嘆世,壽陽曲·遠浦帆歸,壽陽曲·江天暮雪,天凈沙·秋思,落梅風·因他害,撥不斷·菊花開,金字經·夜來西風裏等。
馬致遠簡介:
馬致遠(約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間),號東籬,大都(今北京,有異議)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
馬致遠出生在壹個富有且有文化素養的家庭,年輕時熱衷於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兒只斤·真金獻詩並因此而曾為官,之後大概由於孛兒只斤·真金去世而離京任江浙行省務官,後在元貞年間參加了“元貞書會”,晚年似隱居於杭州,最終病逝於至治元年至泰定元年秋季間。
戲曲創作方面,馬致遠在音樂思想上經歷了由儒入道的轉變,在散曲創作上具有思想內容豐富深邃而藝術技巧高超圓熟的特點,在雜劇創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傾向和虛實相生之美。
歷史評價:
元末明初賈仲明:萬花叢裏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四方海內皆談羨。戰文場、曲狀元,姓名香、貫滿梨園。《漢宮秋》《青衫淚》,《戚夫人》《孟浩然》,***庾白關老齊肩。
明代朱權:馬東籬之詞如朝陽鳴鳳。其詞典雅清麗,可與《靈光》《景福》而相頡頏,有振鬣長鳴、萬馬皆喑之意;又若神鳳飛鳴於九霄,豈可與凡鳥***語哉?宜列群英之上。
明代何良俊:元人樂府稱馬東籬、鄭德輝、關漢卿、白仁甫為四大家。馬之辭,老健而乏滋媚;關之辭,激厲而少蘊藉,白頗簡淡,所欠者俊語,當以鄭為第壹。
明代徐渭:南易制,罕妙曲;北難制,乃有佳者。何也?宋時名家,未肯留心;入元又尚北,如馬、貫、王、白、虞、宋諸公,皆北詞手。國朝雖尚南,而學者方陋,是以南不逮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