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句話是誰說的?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句話是誰說的?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孔子說的。

原文: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麽被謚為文呢?”

孔子說:“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出處:《論語·公冶長》第五篇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本文出自《論語·公冶長》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壹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

人物介紹:

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孔子的祖先本來是宋國的貴族,後因避宮廷禍亂而遷居魯國。孔子的父親是壹名武士,雖躋身於貴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講學,學生多達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