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春聞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麽?

春聞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麽?

春天沈睡不覺曉,處處可聽到鳥兒的啼鳴聲。

夜裏風雨聲不斷,花兒雕謝了才知道多少。

原文: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註釋:

不覺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曉:早晨,天明,天剛亮的時候。

聞:聽見。

啼鳥:鳥啼,鳥的啼叫聲。

“夜來”句:壹作“欲知昨夜風”。

“花落”句:壹作“花落無多少”。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誌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六子。詩與王維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創作背景:

孟浩然早年隱居在鹿門山,後入長安謀求官職,考進士不中,還歸故鄉。《春曉》即是他隱居鹿門山時所作。

賞析:

這首詩抓住春天的早晨剛醒時的壹瞬間展開聯想,描繪了壹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