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魯酒在大發展時期失掉了大批的省外市場,市場規模被壓縮到省內,酒廠在初期各自為戰,演變到各個品牌具有很強的區域性。
譬如魯西北比較常喝泰山生力源的泰山特曲,濟南人也常喝趵突泉和孔府家。魯西南壹提起蘭陵就贊不絕口,但是古貝春也不錯。淄博人喝扳倒井挺上口。景芝景陽春系列也牢牢把持著濰坊和東營這山東兩大崛起城市的白酒市場,濰坊人平常聚個會喝點乾隆杯、雲門春也行。青島人就是瑯琊臺,煙臺喝點本地的窖藏酒,日照就常喝本地的五蓮酒。 魯酒的品牌發展之路大體分為兩個階段。 第壹個階段是“廣告酒”事件之前,也就是1999年之前,齊魯大地的酒類品牌並沒有這麽多,小酒廠還未成形,大部分產品屬於黃淮酒系的濃香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便是當時的魯酒“四大家族”—蘭陵、泰山特曲、孔府家、景芝景陽春系列,“四大家族”在當時執山東白酒的產量和銷量牛耳。直到現在,提起山東白酒,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酒質,“四大家族”仍然是首屈壹指。
第二個階段是步入21世紀後,“秦池事件”後魯酒市場出現戰國局面,壹方面輿論的劣勢加上川酒、汾酒同屬黃淮酒系的徽酒、蘇酒趁機大量湧入山東市場,造成正在往中高檔酒轉型期的“四大家族”實力嚴重受損,產量和銷量大規模萎縮。第二方面山東的二級品牌成長迅速,在搶奪中低檔白酒市場上占得先機,以秦池酒業所在城市濰坊為例,中等以上規模酒廠竟有五六家之多。後來隨著東北酒的崛起,魯酒市場形勢更加嚴峻。在提出魯酒復興的口號之後,各家酒廠適時調整品牌戰略和營銷模式,大酒廠放下架子,中等、小型酒廠也不再渾水摸魚擾亂市場價格,團結壹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振興魯酒,這個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品牌有“八大金剛”—泰山生力源、蘭陵、景芝、孔府家、趵突泉、古貝春、扳倒井、瑯琊臺。此外,天地緣、雲門春、乾隆杯等酒廠也頗具規模,具有不錯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