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口號大全 - 清朝從康熙開始堅持永不加賦,為何老百姓不領情呢?

清朝從康熙開始堅持永不加賦,為何老百姓不領情呢?

要知道清朝在統壹戰爭的時期大肆的燒傷搶掠,極大的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也激起了他們內心的怨恨。清朝的刀劍只能勉強維持統治,只要壹有機會,很多地方的人都會起來造反,康熙的三番之亂就證實了這壹點,當時的皇帝也意識到民心向背的巨大力量。

為了盡快奪得天下百姓的好感,清朝必須拿出足夠的誠意,在康熙51年,康熙就說了壹句永遠不加賦,意思就是清朝征收賦稅的標準。壹概以康熙51年的賦稅為征收基數,永遠不會再加稅了。

康熙乍壹看是大手筆,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農民應該感恩戴德,但是從百姓的實際反應看,卻不是這樣的。從頭到尾永不加賦,也實行了200年,但效果不行。從乾隆開始,清朝就進入農民起義的高發期,太平軍起義,天理教起義,此起彼伏,連連不斷。

其實並不是那些農民不領情,而是永不加賦根本就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清朝初年征收的稅賦,包括地稅和丁稅兩個項,也就是按田地數量征收稅和按人口數量征收稅,還有其他名目繁多的稅種。

康熙說的永不加稅,根本就不是所有的稅種項目,僅僅是指的人丁稅壹項而已,而雍正時期又進行了另外的改革,直接把人丁稅折算入田地稅當中,人丁稅早就不是壹個單獨的稅種了,因此康熙的永不家父致辭已經實存名亡了。隨著清朝人口的增多,管理成本也日益加大,當時的清政府又開始不斷挖空心思增加各種賦稅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