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口號大全 - 戊戌變法口號性質和意義

戊戌變法口號性質和意義

戊戌變法口號:“變著天下之公理也”,思想:施行君主立憲制。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性質

戊戌變法的性質:是壹次資產階級性質的社會改良運動和愛國政治運動。

戊戌變法加快了中國近代化進程。這次變法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這句既是性質也是意義)戊戌變法失敗的血的教訓,促使資產階級的政治鬥爭由改良轉向了革命。

意義

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符合中國歷史發展趨勢,具有進步意義。戊戌變法激發了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戊戌變法是近代中國第壹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激起了新壹輪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的熱潮。戊戌變法失敗後,更多的年輕人出國留學,更多的西方學說被譯介到中國,中國的思想界更為活躍。

社會背景

1。民族危機的加深。《馬關條約》簽訂後,列強趁機擴大對中國的政治侵略與經濟掠奪。它們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進入資本輸出為主的階段。西方列強利用借款,修築鐵路和開采礦山和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範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面臨空前嚴重的危機。

2。清政府的統治危機:

(1)財政赤字越來越大:自1896年起,巨額的外債,興修水利和賑災的巨額資金,使政府財政赤字擴大。

(2)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激化:為應付財政危機,清政府采取壹些節支增收措施,如增加地丁銀等舊稅的額度,降低官員薪俸、增加商稅等,遭到官員的抵制和人民的反對,使得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更加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