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口號大全 - 不法古不循今 什麽意思

不法古不循今 什麽意思

意思是:既不效法古代,也不遵循現行制度。

商鞅在秦國變法時,遭到舊貴族的強烈反對,為說明變法的必要和正確,他提出了“不法古、不修今”的變法理論。

(1)商鞅駁斥了“法古無過,循禮無邪”,認為法令制度都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提出了“不法古,不修今”的口號。

(2)商鞅指出只有變法變禮,才能強國利民。

(3)必須根據時代的要求、社會現實和民情風俗來更禮變法。

總之,商鞅用來說明變法必要性的理論體現了歷史進化的觀點。

擴展資料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

1、第壹,廢除官爵俸祿世襲制,制立軍功爵制。新法規定,凡沒有軍功的舊宗室貴族,壹律解除貴族籍,取消官爵世襲特權。

2、第二,廢除“井田制”,獎勵耕織。所謂“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就是廢除井田制,授田於民,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按土地多少抽稅。在此基礎上獎勵耕織,重農抑商。鼓勵墾荒,對於從三晉來秦的無地勞動者,給他們土地和住宅,並免除其三世的勞役。

3、第三,設立郡縣,實行編戶什伍連坐法。為了加強封建君主對全國的統治,取消分封制度,把小鄉、小邑和村落合並為三十壹個縣,每縣設立縣令、縣丞,由國王直接任免。這樣,縣成為直屬於國君的地方組織,從而加強了國君對地方的統治。為了加強對人民的控制。

4、第四,統壹度量衡。新法規定了標準的度量衡器—平鬥、桶、權、衡、丈、尺。如標準尺,壹尺約合今0.23尺,標準量器,壹升約合今0.2公升,現在保存的“商鞅方升”,即是壹件標準量器。

5、第五,彰明法令。為建立和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商鞅根據李悝的《法經》,制定了《秦律》,並公布於世,要全國遵守。商鞅變法是壹場深刻的巨大的社會改革,對奴隸主貴族是壹次毀滅性的打擊。

百度百科--商鞅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