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人民,拼音是rén mín ,漢語詞語,指作為社會基本成員主體的勞動群眾。
釋義
指作為社會基本成員主體的勞動群眾。
壹個國家的普通人,區別於少數有特權者。
人類《孟子.盡心下》:「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
出處
先秦·《詩·大雅·抑》:“質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
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聞義裏》:“九月中旬入 缽和國 ?人民服飾,惟有氈衣。”
明·宋濂《洪武聖政記》:“維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余年,今運亦終。”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東京城裏人民不許高俅在家宿食。”
明·陸人龍《遼海丹忠錄》:“離了廣寧,壹路來人民逃散,看不了淒涼景色,也受了些水宿風餐辛苦。”
巴金 《探索集·後記》:“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的人民。”
《神異經·西南荒經》:“知天下鳥獸言語,土地上人民所道,知百谷可食,草木鹹苦,名曰‘聖’。”
唐·李冗 《獨異誌》卷下:“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 女媧 兄妹二人在 昆侖山 ,而天下未有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