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遵義市生態文明建設,有利於探索資源能源豐富但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綠色發展道路。貧窮落後仍然是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
2013年人均GDP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1.7%,全市12%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強度為65438+全國平均水平的0.64倍。
煤炭、化工、建材、冶金、電力等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21.3%,其能源消耗占全部工業能源消耗的87.7%,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僅為58%。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有利於探索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模式,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生態良性循環。
加快遵義生態文明建設,有利於構築長江上遊生態安全屏障。遵義有三大水系:烏江、赤水河、綦江,均屬長江流域,是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區。
但生態環境脆弱,石漠化面積和水土流失面積分別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0.5%和24.1%。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有利於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明確主體功能定位,劃定並嚴守生態紅線,分類實施生態治理。
構築長江上遊生態安全屏障。加快遵義生態文明建設,有利於創新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
目前,我市擁有茅臺酒集團、赤天化等國家循環經濟試點企業,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循環轉型示範園區,我市是國家低碳試點城市,赤水市、湄潭縣是國家生態縣(市)。
節能減排、循環經濟、低碳發展、生態建設取得壹定成績。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有利於進壹步整合試點企業、園區、城市的資源,總結試點形成的制度性成果。
考核評價機制、資源有償使用、生態補償等方面取得突破,逐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