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麽要在70年代和中國建交?
因為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面臨前蘇聯的直接威脅時,迫切需要中國的合作。冷戰後,在處理朝鮮半島危機、維護亞太地區穩定、防止大規模武器擴散等方面也需要中國的合作。這都屬於戰略利益的範疇。第二個方面是經濟效益。中國在90年代持續的經濟增長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對美國來說是不言而喻的。中美建交以來,美國從雙邊關系發展中獲得的實際經濟利益和在中國占據更大市場份額的期望,成為美國對華政策中內在的積極動力,壹直是美國支持發展對華關系的重要因素。第三個方面是促進以“人權”為核心的美國價值觀的利益。用美國意識形態改造世界壹直是美國外交政策追求的終極目標,但將其作為現實的國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的具體目標,與冷戰後美國戰略地位的變化密切相關。美國壹位重要的戰略人士曾專門撰文對此進行分析,認為隨著信息時代軟實力作用的增強和美國所擁有的軟實力的優越地位,應以促進“人權”為核心的價值理念應被定義為當前處於優先地位的國家利益,並將其有效融入美國的外交政策。事實上,它已經成為冷戰後美國對華政策調整的壹個重要方面。從爭取世界領導權的整體國家利益出發,如何應對中國的潛在挑戰,是冷戰後美國對華政策的中心議題。從這個意義上說,世界格局的變化是影響美國對華政策演變的根本因素。在美蘇爭霸時期,中國是制約蘇聯霸權的重要因素。冷戰結束後,中國處於與美國霸權對立的積極地位,這是冷戰後世界格局的變化給中美關系帶來的新的實質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