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終端主要分布在農村居民社區和部分城鎮,如社區和農村的個體診所、企業和學校的醫療室、鄉村醫生的小藥箱、農村供銷社和個體商店的常用藥品銷售櫃等等。
隨著市場的擴大,我們進壹步拓展了第三終端的概念。我們認為第三終端要不斷延伸,品類的概念要隨著醫療渠道和終端市場的變化而變化。
提出第三終端的概念是為了在更大範圍內拓展我們的營銷工作,從而拓展零售終端的工作。我們可以和鄉鎮衛生院、小廠、礦醫院、醫院銷售的零售終端模式合作。具體來說,處方藥營銷團隊和OTC藥品營銷團隊尚未開發的終端(非目標終端)。
擴展數據:
結構優化:醫藥經濟結構得到改善。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醫藥行業通過各種形式的聯合、兼並和重組,在壹定程度上改變了醫藥企業規模過小、布局過於分散的現狀,提高了生產的集中度。醫藥行業有25家企業,位列全國520家大型企業。
前60家醫藥銷售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35.7%,比八五末的19.7%提高了16個百分點。壹批知名的有競爭力的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發展壯大。青黴素、維生素C、合成維生素E、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大噸位產品生產企業大幅減少。
50強企業在片劑、粉劑、註射劑、輸液和膠囊的生產集中度分別達到44.3%、97.6%、66.5%、58.9%和56.2%。
所有制結構進壹步調整,基本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從產值看,股份制經濟占全行業的比重由“九五”初期的12%提高到33.2%,外商投資經濟比重由15%提高到18.8%,國有經濟比重由55%下降到36.1%。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醫藥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