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辛亥革命爆發,廣東宣布獨立,榮興橋隨《中國日報》遷回廣州,並兼任廣東省交通廳副廳長。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被任命為革命籌款委員會委員,繼續為革命籌款。受洪榕愛國愛鄉思想的影響,榮興橋長期關註家鄉的建設。早在1972年,雍用官費掌管留學,期間捐銀520兩,在家鄉創辦了先軫社會學校,光緒年間改為學堂。1902年,洪榕逃往美國,臨行前委托容星喬照管先軫學校。當時,榮興橋的主要精力是協助馮子友管理《中國日報》,但他仍關心先軫學派的發展,並從香港買回大量圖書和設備充實學校。1905,學校改為先軫學校。在老鄉的要求下,榮興橋回到家鄉擔任先軫學校的首任校長。因為有革命任務,任職壹年後辭去校長職務。1921年,他在香港做生意,為革命籌款。他再次回國協調先軫學校的建設。榮興橋請國民黨元老鄒魯題字。20世紀30年代初,唐出任中山縣令,榮興橋多次陪同唐視察。先軫學校成為鐘山縣的名校,培養了容國團等著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