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口號大全 - 三國中,蜀漢最先滅亡的原因是什麽?

三國中,蜀漢最先滅亡的原因是什麽?

1.自古以來,人心的對立就是決定戰爭成敗的最重要因素。東漢末年,漢朝四百年的悠久歷史依然深入人心。因此,賢帝被公認為傀儡皇帝,但仍是壹面重要的政治旗幟。曹操及時抓住歷史機遇,結交諸侯,最終統壹了中國北方。而劉備則憑借其特殊的漢室身份和“振興漢室”的政治口號崛起,先後拿下荊州和益州。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建立曹魏政權,公元223年夷陵之戰後劉備死於白帝城。這些事件發生在公元263年,距今已有40多年。所以到了蜀漢政權後期的這個時候,人心就轉離了對韓的思考。韓曙政權在建國之初的這種政治優勢早已不復存在。

2.關羽失荊州,蜀漢在夷陵之戰中的慘敗,導致諸葛亮著名而雄壯的隆中對無法實現其偉大的戰略意圖,並以此為契機,蜀漢政權開始從鼎盛走向衰落。雖然後來諸葛亮和姜維等人憑借自己的才能艱難地支撐起了蜀漢政權的艱難局面,但卻為40多年後蜀漢政權的滅亡埋下了最大的伏筆。其實孫劉聯盟壹直是曹魏政權最頭疼的事情。從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到公元219年孫權成功攻下荊州,這10年可以說是孫劉聯盟的蜜月期。3.益州雖然是漢末十三州中最大的州之壹,地勢也最險要,但卻是蜀漢政權唯壹實際統治的州。就是這樣的狀態,使得南半部(主要是貴州和雲南)仍然是壹個非常荒涼野蠻的地區,蜀漢政權實際上只管轄益州的中部和北部。當時東吳政權占據了東南三州,揚州、荊州、膠州,而曹魏政權擁有中國北方九州,所以蜀漢政權實際上是三國中最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