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五四運動主題班會教案

五四運動主題班會教案

五四運動主題班會教案 篇1

 壹、活動設計背景

 現在絕大多數的學生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學生面對越來越差的成績,因為束手無策,最後在重重困難面前不得不放棄了。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希望所有的學生進壹步增強歷史使命感、主人翁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結合起來,要抓緊學習,刻苦鉆研。

 二、學生現狀分析:

 在學習中仍有壹些同學還存在著作業不完成、學習不刻苦的情況。同時還存在課間打鬧、組織活動自律性較差的問題。

 三、活動目標:

 希望通過此次班會能為學生提供壹個自我展示青春魅力的舞臺,同時激發所有學生發揚青年人的拼搏精神,提高認真學習的積極性。

 四、活動時間:

 20xx年5月4日

 五、活動地點:

 教室

 六、活動過程:

 1、介紹五四精神

 什麽是五四精神呢?有的認為是愛國主義,有的認為是民主與科學,有的認為是解放思想、不斷創新,有的認為是理性精神、個性解放,有的認為是勇於探索、追求真理,等等。這些說法都是有道理的,事實上也是聯系在壹起的。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鬥。

 總之,五四精神代表著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全社會幸福的統壹體。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華了的愛國精神。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技進步與創新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知識更新不斷加快,人才呈現年輕化趨勢的今天,推動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和承擔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任,已經愈來愈多的落在青年壹代身上。

 2、學生交流個人的感悟(學生要進壹步增強歷史使命感、主人翁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結合起來,要抓緊學習,刻苦鉆研,努力用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充實提高自己,要敢於開拓,大膽創新,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超越前人,勇攀世界科學技術的高峰。)

 3、詩歌朗誦《翻開五月的日歷》翻開五月的日歷

 我們仿佛看見,那怒形於色的人群,正潮水般的湧向天安門前翻開五月的日歷,我們仿佛聽見,那激越高昂的呼聲,正清晰的響在耳邊,還我青島拒簽和約,內懲國賊外爭國權,祖國母親豈容蹂躪,中華大地哪能踏踐,這是壹群熱血青年正義的吶喊,這是壹群愛國誌士光榮宣言,象壹座巖漿迸發的火山,似壹柄刺向黑暗的利劍似壹股奔湧而來的洪流,似壹只搏擊風浪的海燕,翻開五月的日歷,我的思緒飄飛的得很遠很遠,翻開五月的`日歷,我的心裏又添了幾許憂患,無數個鐵的事實告訴我,愚昧就被欺淩落後就要挨打,翻開五月日歷,我的信心倍增,幹勁沖天,信念是堅固的堡壘,理想象燃燒的火焰,和平的呼聲早響徹全球,友誼種子已紮根心田,時代的號角已在大江南北響起,改革的春風正在沭陽大地吹遍,讓我們高揚五四鮮紅的旗幟,團結壹心務實苦幹,奮起直追,自強不息,去擁抱新世紀,去擁抱輝煌燦爛的明天

 4、全班合唱《未來就是現在》未來就是現在

 決賽之後還有決賽,未必有彩排這擂臺,曾經期待多壹點的愛,後來明白每個存在在乎夠痛快不在獎牌,我相信笑容不必加工愛大於成功,我相信快樂因為感動真心的互動,我和妳愛的光合作用心靈在震動,看未來在現在進行中,喔我相信,現在就是未來。

 5、宣布主題班會結束

 七、活動反思:

 現在絕大多數的學生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學生面對越來越差的成績,因為束手無策,最後在重重困難面前不得不放棄了。在此,我是鄭重地告訴大家:請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妳不放棄,就壹定有贏的機會;然而壹旦放棄,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五四運動主題班會教案 篇2

 壹、設計的指導思想

 1、重視歷史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特有功能,關註學生情感教育,強調人文精神的培養及其愛國主義教育。

 2、強調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養成,關註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訓練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促使歷史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以及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

 3、探索新的評價機制,力圖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二、課程目標的設計

 (壹)知識目標

 1、熟悉五四運動的背景、過程和影響,記憶五四運動的口號,理解"五四運動"精神。

 2、通過分析五四運動對中國社會變革產生的影響,認識民族精神對國家命運和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

 (二)方法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成為探究者和知識創造者:

 1、自主學習能力~搜集資料的能力;提高閱讀有關信息的能力,並從中獲取有效信息;

 2、合作學習能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實現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鍛煉思維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探究學習能力~通過讓學生自覺參與學習過程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其探尋未知事物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真正實現學生的發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通過對五四運動的學習,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三、教學內容的分析

 課標的內容: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本課知識重點是五四運動的史實,應包括發生的背景、運動的過程和運動的影響。認識五四運動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是對五四運動的價值評判,由此應感受對民族精神的覺醒對壹個國家發展的推動作用。

 四、教學對象的分析

 1、高中的學生已經具備了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

 2、初中歷史教科書中五四運動也是重點,學生對此應有較深刻的印象。

 3、已經有部分同學加入了***青團,對"五四"的含義已經有了思想上的認識。

 4、學生的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參與意識強烈。

 五、教學資源

 1、教材(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Ⅰ第四章18課)

 2、文字材料(書籍,報刊,期刊)及其音像資料(電影《我的1919》等)。

 六、教學環境和輔助工具

 多媒體教室、自制的powerpoint課件。

 五四運動主題班會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的開端,本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五四運動是中國人在苦苦追尋救亡圖存的道路上,邁出的開創的壹步;是壹次徹底的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這壹段歷史既是激情澎湃也是振奮胡鼓舞人心的。學習本課能夠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向革命先輩學習的精神。

 學情分析

 經過壹年的學習,學生的歷史知識有壹定的儲備,對於五四運動有壹定的了解,但所知道的還是粗枝大葉,沒有深度。因此要使學生深刻的感受五四運動,感受五四運動中社會各階層的愛國精神,就不能僅僅依靠教材,必須采用豐富的材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五四運動的爆發時間、經過、口號基本情況,掌握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和意義,分析理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過程與方法

 對比五四運動前後兩個階段,完成表格,掌握五四運動的過程。

 通過閱讀大量的文字資料和提取教材圖片中信息,引導學生掌握五四運動的爆發、擴大、勝利和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青年學生應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為中國復興而努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難點:五四運動的精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學生閱讀1919年5月5日《晨報》的壹段話:“昨日為星期天,天氣晴朗,記者驅車赴中央公園遊覽。至天安門,見有大隊學生,個個手持白旗,頒布傳單,群眾環集如堵,天安門至中華門沿路,幾為學生團體占滿。”

 問:學生這是要去做什麽?

 帶著問題導入新課。

 內容探究

 探究壹:為什麽五四運動爆發

 1、學生閱讀下面兩段材料

 “尊敬的主席閣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很高興能代表中國參加這次和會,我自感責任重大,因為我是代表了占全世界四分之壹的中國在這裏發言……中國代表團深信,會議在討論中國山東省問題的時候,會考慮到中國基本的合法權益,也就是主權和領土完整……”

 “……我,我,我很失望,最高委員會無視中國人民的存在,出賣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我很憤怒,我很憤怒,妳們憑什麽,憑什麽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人……這樣壹份喪權辱國的協約,誰能接受?!所以,我們拒絕簽字,請妳們記住,請妳們記住,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沈痛的壹天!”

 問:同壹個人,同樣的地點,說話的內容有什麽不同?說明了什麽問題?

 2、思考: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麽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犯的命運? 這說明了什麽?

 探究二:為什麽說五四運動是壹次徹底的反帝反封的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主題班會教案 篇4

 壹、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五四運動過程的描述,培養學生再現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五四運動爆發背景討論、分析,培養學生更準確地認識歷史事件的能力,認識到五四運動發生的歷史性;通過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分析講解,使學生認識到民族精神對國家命運和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師生合作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尋找資料、運用資料,探究歷史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PPT材料輔助,培養學生有理有據、史論結合的歷史觀。通過感悟“五四精神”,引導學生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理性思考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及突破策略:

 (1)教學重點:五四運動發生的原因(背景)、五四精神。

 突破策略:利用相關史料和影視片段,帶領學生感悟、探究、分析,加深印象。

 (2)教學難點: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突破策略:貫穿於全課的學習之中,通過教師補充講解,引導學生認識到五四運動對中國社會變革產生的重大影響。

 三、教學方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展示歷史圖片及相關史料,播放影視片段,培養學生從歷史圖片、史料、視頻資料中,捕捉並提取處理有效信息,運用史料分析歸納、綜合概括的能力。

 (2)問題探究法:采用以探究為中心的啟發式教學法,通過設置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以探究、自主、合作的精神開展學習,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適時指導,及時反饋和總結。

 (3)情景設置法:五四運動的時代離現在比較遠,學生難以想象。通過情景再現,讓學生置身其中,引起***鳴。

 四、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2分鐘):

 本單元我們通過前面的學習,了解了面對內憂外患,中華民族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中山先生領導的以西方為師的辛亥革命等歷次抗爭,到後來最終中國***產黨擔當起領導中國革命、並以俄為師的重大轉變,在這之間發生了什麽事件,推動了中國革命的重大變化呢?

 生(呼應):五四運動。

 師:“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五四運動、學習五四精神。”

 (二)講授新課:

 1、五四運動的背景:

 提出問題:為什麽在1919年的中國會爆發這樣壹場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是哪些因素醞釀了這場運動?

 材料壹:二十壹條的內容,和信號山、蠍子政策兩副圖,引導學生認識到壹戰期間至戰後日本逐步擴大在華利益,意圖獨霸中國,變中國為日本殖民地的野心,進而充分認識到民族危機的深重。

 材料二: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史料,讓學生認識到那時壹個混戰頻繁的年代,各派軍閥在各帝國主義國家的扶持下擴充地盤,各自為政,雖有北洋軍閥政府的存在,但卻沒有壹個統壹的聲音、沒有壹個強大的政府來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加上賣國條約的簽訂,政府的統治激起了民眾的不滿。

 材料三:陳獨秀、李大釗發起的新文化運動,在《新青年》等雜誌中,他們熱情宣揚民主與科學,他們鼓舞青年人獨立思考、解放思想、追求民主真理科學。讓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讓青年人、知識分子的頭腦中產生了思想的大碰撞。北京大學就是當時思想最進步的地方,青年學生都為這進步的思想而激動、執著,為中華民族何去何從而深刻思索。

 壹戰結束後中國人積極的參與與民主國家的外交,抱著極大的期望去參加巴黎和會,希望民主國家的和會上,能夠得到民主國家的支持,“公理戰勝強權”!結果,即使我們的外交官的言辭有多麽精彩、懇切、事實論證多麽充分,列強依然出賣了中國!中國人民的情感被西方愚弄了,傷害了。

 材料四: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史料,讓中國人民看到了革命的新方向,“以俄為師”。

 材料五:兩副數據圖,說明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的“短暫春天”和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為五四運動的發生提供了經濟、階級基礎。

 通過這五則材料,讓學生認識到20世紀初,中國軍閥混戰、矛盾重生、危機深重、民眾不滿;思想解放、北大前沿;強權戰勝公理的怒火激化了矛盾,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爆發了這場由學生引領的各階層廣泛參與的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我希望通過前面的問題設置去刺激學生思索,再通過材料分析,讓學生的情感壹次次碰撞,進而認識五四運動發生的必然性。

 2、五四運動的基本史實(略講)

 學生依靠自己已學知識,根據老師給出的提示,描述五四運動爆發的時間、地點、口號、階段、結果。

 這時,我們再欣賞《建黨大業》中的壹個節選片段,大概11分鐘的時間。

 3、五四精神的感悟

 通過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感悟到在政府軟弱妥協的情況下,學生卻能挺身而出,不懼列強、不怕軍警,敢於將自己的生命與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緊密聯系在壹起,這是壹種什麽樣的精神?(生)愛國精神和犧牲精神。(師補充)對,這是五四樂章永恒飄揚的主旋律。不僅如此,五四運動後,廣大學生深入群眾,廣泛宣傳民主、科學,進壹步促進了思想的解放,五四運動還播灑著追求真理、追求進步、民主、科學、用於解放的精神。

 4、作用分析

 在學生的感召下,各階層民眾力量凝聚在壹起,推動了中國近代民族精神的發展。中華民族第壹次向西方列強說NO!由此中國革命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五四運動讓中國人民開始由以西方為師到以俄為師,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為中國革命推出了新的革命力量,運動後進步思想的進壹步傳播,為此後中***的誕生奠定基礎,促進了中國革命的轉型,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5、升華

 不朽的五四精神鼓舞著壹代代青年人為建立獨立、富強、民主的新中國,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奉獻著自己的青春與熱血。

 同學們,那麽和平年代的今天,我們如何傳承五四精神?刻苦學習、心系祖國,求知求是、熱愛科學,理性思考、解放思想,樹立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最後老師把溫家寶對青年人的寄語轉送給我們每位同學,希望大家做“有理想、善學習、講道德、要自立、勇奮鬥青年;”“要善於獨立思考,從要勇於創新,不墨守成規。”

 “如果壹個民族沒有奮發有為的青年,那就沒有未來;如果壹個民族沒有誠實、正直、果斷、善良和勇敢的品格,那麽它將無法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也無法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青年的命運就是中華民族的命運,青年的未來就是國家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