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武器很強?
日本在亞洲算是工業化起步較早的國家了,這個國家的工業化,現代化在明治維新之後有了極大的改善,但是日本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多地震,自然資源又貧瘠,在國家得到充足的發展之後,日本人終究還是滿足不了自身的野心,發動了侵略戰爭。其實日本在二戰爆發的時候,只能算是壹個二流的工業強國,因為國家自身發展受到條件的限制,只能屈居二流的了。
當然,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讓日本人的野心空前巨大,猶如潘多拉的魔盒壹樣,壹經打開就無法關閉,肆無忌憚的侵略著他國,血債累累的日軍不斷膨脹,最終卻難逃制裁。
日軍的工業技術在當時的我國看來可能比較強勢,但是壹旦對上如美軍壹樣的工業強國的時候就顯得力不從心了,以至於美軍在太平洋戰場打的日軍屁滾尿流,日軍甚至在有些時候毫無反抗之力。這和日軍自身研制的武器有著很大的關系,畢竟工業發展的不夠完美,日軍使用的武器也不是那麽的完美,給大家收集壹下日軍在二戰中所使用的幾款武器,通過武器的制造看壹下日本人當時的國情怎麽樣!
說起武器,自然是少不了“人手壹桿槍”,首先要聊的就是日軍使用的各種步槍,由於日本國家的自然資源匱乏,金屬資源也是很貧瘠,所以日軍研制的都是步槍。步槍強調精確殺敵,這在壹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日軍對於制造子彈時金屬的消耗,所以日軍制造的都是“三八大蓋”壹類的步槍,射擊靠步槍,近戰拼刺刀,說的就是日本鬼子。
而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這種打壹槍拉壹下槍栓的步槍根本不可能同美軍做抵抗,所以才屢戰屢敗。
其次就是各種手榴彈,因為手榴彈的制造精度較低,日軍在二戰中制造了大量的手榴彈以作火力加持,日軍還在手榴彈中增添了化學武器,不過這也是日軍窮途末路的壹種表現,因為國內的生產力和原料不足以制造威力更大的手榴彈,日軍只好添加壹些化學武器在其中了。
最後是日軍經常使用的擲彈筒,這可是日軍在侵略戰爭中最信賴的武器了,生產精度同樣低的擲彈筒其火力又比較兇猛,可相比於小型迫擊炮。
不過日軍的擲彈筒沒有瞄準鏡和彈架,其精度是個問題,除了有經驗的日軍士兵能夠良好的使用之外,新兵用起來極不順手。特別是到了二戰後期,本就資源匱乏的日軍無法生產更多的彈藥,幾乎把所有的擲彈筒的瞄準鏡、彈架和高低機全給取消了。
可見日軍越是戰爭打到後面越顯得窮途末路,可見勝利早已經不站在日軍這壹方,只怪日軍醒悟得太晚,甚至還打出“壹億玉碎”的口號,卻被美國人的兩顆原子彈打的措手不及,直接選擇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