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壹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醜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沈、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2. 文言文表示年月日的方法,在線等壹、表示動作行為已經發生或曾經發生,如:嘗,其意思相當於“曾經”。
①嘗貽余核舟壹,蓋大蘇泛赤壁雲。(魏學洢《核舟記》) ②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
吾嘗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說》) ③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範仲淹《嶽陽樓記》) ④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
(司馬遷《陳涉世家》) 二、表示動作、狀態在繼續進行或持續存在,如: 1、會,意思是“恰逢”、“正趕上”。 ①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司馬遷《陳涉世家》) ②會賓客大宴。(林嗣環《口技》) 2、方,意思相當於“正”、“剛”。
①方欲行,轉視積薪後。(蒲松齡《狼》) 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
①正沈吟間,夏侯敦入帳,稟請夜間口號。(羅貫中《楊修之死》) ②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論語/述而》) 三、表示在特定的某個時間發生,如:是時。 ①當是時,婦手拍兒聲。
(林嗣環《口技》) “當是時”,即“正在這個時候”的意思。 四、表示事件或動作行為突然發生,異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
①忽壹人大呼:“火起。” (林嗣環《口技》) ②忽壹彪軍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 (羅貫中《楊修之死》) ③忽然撫尺壹下,群響畢絕。
(林嗣環《口技》)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齡《狼》) ⑤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執之。
(幹寶《宋定伯捉鬼》) ⑥急令醫士調治。(羅貫中《楊修之死》) 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
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動作的急促之外,它還著重表示倉促、忙亂的意思。 五、表示同時發生,如:壹時。
① 壹時齊發,眾妙畢備。(林嗣環《口技》) “壹時”譯為“同壹時候”,表示行為、狀態存在的時間短暫。
六、表示過了很短的時間就發生,如:頃之,俄而、未幾、少時,頃刻、少頃、間,相當於“壹會兒”“過了壹會兒”的意思。 ①頃之,客請與予對局。
(錢大昕《弈喻》)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林嗣環《口技》) ③未幾,夫齁聲起。
(林嗣環《口技》) ④少時,壹狼徑去。(蒲松齡《狼》) ⑤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
(蒲松齡《狼》) ⑥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壹下。(林嗣環《口技》) ⑦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
(韓非《扁鵲見蔡桓公》) 七、表示動作、行為或狀態在前不久發生或完成不久,如:初,甫。 ①大兒初醒聲。
(林嗣環《口技》) ②甫下數子,客已得先手。(錢大昕《弈喻》) 八、表示兩件事相繼發生,其間相距的時間較短,如:既而,尋,相當於“不久”“旋即”的意思。
①既而兒醒,大啼。(林嗣環《口技》) ②未果,尋病終。
(陶淵明《桃花源記》) 九、表示某種情況或行為動作就要發生或完成,如:將,意思是“快要”“就要”“將要”。 ①不治將恐深。
(韓非《扁鵲見蔡桓公》) ②季氏將伐顓臾。(《論語/季氏》) 十、表示過了壹些時候才發生。
如:已而。 ①已而太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十壹、表示時間過了很久,如:久之,“很久”的意思。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蒲松齡《狼》) ②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司馬遷《陳涉世家》 二是用幹支記年。
幹,即“天幹”(天幹依次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地支依次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幹、支是我國古代用以記錄時間的壹套專門的序數系統。
幹、支按順序兩兩相配,至六十次為壹循環,稱為壹個“甲子”(或“花甲子”):甲子、乙醜、丙寅……辛酉、壬戌、癸亥。如: ③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
(四冊·《西湖遊記二則》) ④己亥之二月也。(五冊·《滿井遊記》) ⑤天啟壬戌秋日。
(四冊·《核舟記》) 三是用國君的年號記年。我國古代帝王年號,從漢武帝劉徹“建元”年號開始,此後多以年號記年。
如: ⑥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二冊·《桃花源記》) ⑦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三冊·《記承天寺夜遊》) 二、記月 古代記月的主要方式有三種: 壹是用地支記月。按陰歷,寅為正月,卯為二月,其余(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醜)依次類推;二是在春夏秋冬各季前(分別)依次加上孟、仲、季等字,組成孟春、仲春、季春……孟冬、仲冬、季冬,古人用它們作各季中相應月份別稱;三是如同現代記月,在月前加數字記月。
初中文言詩文中常見的是第三種,如: ⑧胡天八月即飛雪。(四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⑨五月人倍忙。
(五冊·《觀刈麥》) ⑩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六冊·《墨池記》) 三、記日 古代記日的主要方式亦有三種: 壹是用幹支記日。
如: 是月丁未。(舊教材·《登泰山記》) 二是用特定的節日、節氣名稱記日。
如: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壹冊·《過故人莊》) 三是在壹月之內,古人常用“朔”(農歷每月初壹)、“月出(fěi)”(農歷每月初三)、“望”(農歷每月十五)、“既望”(農歷每月十六日)、“晦”(農歷每月的最後壹天)等表示日期。
如: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三冊·《觀潮》)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舊教材·《登泰山。
3. 用文言文寫壹篇關於時間都去哪了的作文門前老樹長新,院中枯木又花……時皆何往矣,聽此歌耳熟能詳之歌,我之思歸矣寒假前,寒假之初,懷朕情立下誌:必深惜此假,強為弱科專習,為後半載之中為備.大有壹種“欲與時試優”之意.四十幾天之假稍縱即逝,我悲見,身直謹成之師設之寒假業,而自為之主習計未及施行則泡湯矣.余驚問曰:時往何也?我未及熟習遽開學矣?!是也,時皆何往矣,幼兒園、小學卒業照中小小同學友, *** 可愛者笑臉在前、質幼稚之言猶在耳,眼同成十五之小人矣.滴答滴答,九年之間遂不覺銜枚而去.走入初中,諸生自生至熟,自懵於熟,眾懷夢想奮擊,時老人腳步匆,驚回,尚有數月則中已矣.生兒養女壹生,滿心都是兒哭了笑了……柴米油鹽半生,然則惟滿之紋矣……時皆何往矣……曲在循環,思繼飛揚,子生與父母得無疆之願和悅,自呀呀學語,至出人壹步,自入托至初中,父母十余年如壹日者謹呵護視其子,爸媽之心殆盡兒牽左右而,子哭,父母心痛,子笑者笑,父母開心.細視,不知從何起,父之目見了尾紋,母黑之發亦失華.歲月出沒,韶光易往,恍然悟間,爸媽已自二十歲至不惑年華青青春.時時妳慢些,慎勿傷吾親愛父母.當時之奔流不息,古往今來,惜而善因時者有在.古者大書家真卿以“五更雞”之時,為“男兒讀書之時”;魯迅先生則以“人飲咖啡之日用於學上”.但能乘時而行其所為之事,並敢勝壹切難以事成,自其意謂,此時老人與汝留之至賞.請隨時之宜,與時逐,為時之主,待左右之親友,為有意之事,今日事今畢,信汝必有不菲之!時皆何往矣,時則在我點點滴滴之居裏.。
4. 如何用古文描寫起止時間先說紀年。古文沒有公元紀年,雖有幹支法,由於幹支是循環的,也很少用它表達壹個時期的時間概念。常見的情況是用歷史紀年,如“天佑元年”、“開元二年”、“嘉靖年間”等等。
再說起止。要根據內容決定用“起止”還是其它。常見的有“始於……止於……”、“啟於……而終”、“發於……而息”、“生於……卒於……”等等。
如:安史之亂,啟端於天寶十四年,至寶應元年而息,歷時幾八載。
現階段如果寫文言文,也要盡量避免1998、2004這樣的西元概念,至於用什麽,需要自己的智慧,多借鑒大背景時間為參照物。如:某工程,始建於壹五之末,竣於文革初,……
5. 求關於寫時間,珍惜時間,憧憬未來的文言文芝城父老,別來無恙, 余嘗聞世人有疑,不知當今美利堅凡事皆可成就耶?開國先賢之誌方巋然於世耶?民主之 偉力不減於昔年耶?凡存諸疑者,今夕當可釋然。
今夕之釋然,皆蒙美利堅民眾之協力——學塾祠廟之外,市井鄉野之間,萬千父老心焦似 焚,苦待竟日,願獻壹票之力。其中,平生未嘗涉國事者,數亦不少,而今有此義舉,皆 因壹念不衰——今夫天下,非同既往,願發籲天之聲,必成動地之勢。
今夕之釋然,皆仰吾國同胞之齊心——何談貧富老幼之差、party社宗族之異,惶論發膚肌 體之別、誌趣愛惡之分。吾國既以“合眾”為名,吾輩則更無疏離之意,紅藍二party並肩 而立,數十邦州挽手相合,無分妳我,***稱壹家,昂然於世,齊聲壹呼,天下乃有此釋然 今夕之釋然,皆因憤懣者之鎮靜,憂懼者之勇氣,猶疑者之篤定——平素世間種種,消磨 其誌向,潰滅其夢想,而值此風雲之際,除舊更新,當仁不讓,傾力而動乾坤者,更何人 哉! 俟之誠久,其誌彌堅。
幸天地明察,乃有今日,乃有此刻,乃有此壹選舉,乃有我億萬美 利堅大好國民——吾邦之大變革,方得自茲而始也! 頃接參議員麥君凱恩電,雖未得晤,幸有壹談,其言諄諄,其意誠誠,鄙人感佩之至。選 戰期內,麥君勞碌幾重,奔波幾許,皆為國家計。
諸般求索,時日良多,皆非余所能及。 於國於民之驚人犧牲,亦非庸庸如吾輩者所可想見。
以麥君之膽魄襟懷,能為吾邦所用, 實國家之幸,萬民之幸也。前途漫漫,其事未竟,余所盼矚由衷者,唯***麥凱恩君、佩林 君,及諸賢士比肩,會吾等之綿力,成吾邦之大業。
喬君拜登,亦吾所感銘至深者也。競選之業,艱險不足與外人道,幸有喬君之輔佐,其誠 天可鑒之。
喬君其人,素言懇辭切,意篤情真,蓋嘗經斯蘭克頓街鄉鄰之提命,飽聆特拉 華州父老之晤教也。他日余既登總統之位,喬君必當副之。
拙荊米氏,追隨鄙人凡壹十六年,既為愛侶,更為摯友,既為吾闔家之基石,又乃余終生 之至愛。鄙人嘗自忖度,倘無賢妻若此,今朝闊論高談於此處者,不知何人矣! 小女薩沙、瑪麗,余素深喜之。
昔日為父嘗與汝等言,此番選戰若得壹勝,願購小犬壹頭 相贈,待闔家喬遷總統府邸之日,偕汝等同進吾宅。今當勝負已出,既有壹諾在前,必自 踐行不欺也。
祖母大人雖已仙逝,料必有靈在天,俯察人寰,想應頷首開顏矣。吾奧巴馬氏列祖列宗, 亦當如是。
今日今時,此情此景,鄙人追思之心,烏鳥之情,曷其有極!唯生死陌路,仙 凡有別,雖懷反哺之心,而無答報之門也! 至若瑪雅、艾瑪二姐妹,以及吾家諸同胞,所惠我者,亦屬良多,久沐恩德,此當拜謝。 大衛R26;普勞夫君,大衛R26;阿克塞羅德君,壹為鄙人競選事務之經理,壹為鄙人國事 韜略之智囊。
余嘗自喟嘆,左右謀士,余所仰賴者,皆亙古未見之賢才。普阿二君,則更 此中之翹楚。
區區不才,有何德能,可得膀臂若此?當此功成之際,感荷之心,亦自拳拳 至於鄙人銘之肺腑,須臾不敢忘懷者,則諸位也。蓋今日鄙人之勝績,實諸位之勝績,鄙 人之榮光,實諸位之榮光! 余素樸陋,雖有參選之心,並無必勝之誌。
謀事之初,銀資乏匱,從者寥寥;起事之地, 皆蔽寓荒齋,不在高閣;成事之基,無非尋常百姓,涓滴之獻。 今日之勝,有賴壹眾熱血青年,拋其家,別其室,不辭其苦,不計其酬,矻矻於此——“ 國中青年愛國之心已泯”之謬論,今可休矣!今日之勝,有賴壯誌未已之諸前輩,無懼寒 暑,行走奔波,勸說民眾。
今日之勝,乃數百萬美利堅民眾之勝,察其意,皆屬踴躍為國 ,觀其行,處處謹嚴有序,足堪告慰二百年前開國之先賢——民有、民治、民享之政體, 未嘗動搖也! 余知諸君之意非在此壹選舉,亦非在鄙人壹身。蓋瞻前路之艱辛,益知此任非同小可也。
雖今夕歡賀於此,而明朝酒醒,大患仍自當前,不容有怠——兩地烽煙熊熊而起,四海之 是夜,飲宴笙歌之聲不絕於耳,而異邦大漠群山中,吾國大好青年,兀自苦戍邊塞,惝恍 竟夜,性命尚未得安。吾國千萬庶民,為人父母者,兀自惴惴難眠,所憂者,乃房宅所貸 、病患之費、撫育之資也。
至若吾國能源之耗,百業之興,庠序之教,攻伐之術,懷遠之 道,亦皆吾等忡忡掛懷者也。 渺渺乎其遠,如不可達,危危乎其高,若不可攀。
朝夕歲月,焉得成就?余不揣愚鈍,願 以四載韶華,付諸此業,勝算何如雖不可知,然昂揚必勝之奇誌,成就偉業之壯懷,平生 未之有也。君子壹諾,其重何如,此地今夕,願鬥膽發壹狂言——吾輩既在,其事必成! 逶迤坎坷,份內之事。
異見爭端,料必有之。國中之go-vern-ment,諒非無所不能者。
余 所秉承不移者,唯忠信矣。倘有危難於前,必無欺瞞於世。
諸君言論臧否,縱悖逆相左之 議,余必當洗耳以聆。於此之外,更當懇請諸君,不吝心血,致力報效,以振吾美利堅重 興之業。
余亦別無他想,唯盼吾儕協力,延繼吾國既肇二百二十壹年之大統,匯涓滴之力 ,而成萬世之業。 昔年冬日,余有誌於斯,投身此業,屈指算來,倏然近二載矣。
當此秋夜,追思反省,仍 無潰退逃亡之意。選戰之勝,無非壹役之功,余夢寐所思矢誌所求者,非在乎此。
溯源究 本,此。
6. 求古文的時間詞時間不大叫做“旋”,
“俄爾”表示忽然間。
“俄頃”、“傾之”是壹會兒
“食頃”功夫吃頓飯。
“斯須”、“倏忽”和“須臾”
都表瞬間時短暫;
“少頃”、“未幾”和“逾時”
也是片刻短時間。
黎明時分稱“質明”,
早晨壹般稱作“旦”。
“侵晨”是指天將亮,
“中夜”時分夜已半。
“旦日”明日第二天,
“兼旬”即為二十天。
“朔”為初壹“望”十五
“晦”為月底那壹天。
每月十六稱“既望”,
這段時間稱“居有間”
“方”即正當某時候,
“日”字用來表每天。
“期月”表示壹整月,
“期年”表示壹周年。
“來年”即為第二年,
表示年年用“累年”。
壹年將盡稱“歲暮”,
也稱“歲晏”或“歲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