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實施激勵策略
1,榜樣鼓勵,展現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班主任高尚的人格魅力是增強班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壹。要想搞好課堂,就必須提高自身素質,因為妳的壹言壹行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班主任只有成為學生心中的榜樣,才會在工作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激勵學生學習進步。首先,通過學習現代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術,力求“傳道、授業、解惑”融為壹體,讓學生感受到現代教學的樂趣。擴大知識面,學會接觸學生喜歡的東西,體會他們的情感體驗,縮短師生距離。其次,加強道德修養,做學生敬仰的老師。班主任的言行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影響他們的壹生。在班級管理中,規範自己的言行,做學生的榜樣,會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比如老師客觀公正的對待每壹個學生,享受公平本身就是壹種激勵力量。再次,大膽實踐創新,做壹個有實踐能力的全才。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具備組織協調、語言表達、培養和使用人才等多種能力。這些能力不是壹朝壹夕就能形成的,需要班主任的不斷實踐和創新。比如教師靈活的課堂教學組織能力,幽默的語言,都會激發學生的進步。2.參與激勵,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參與就是要求每個成員貢獻自己的經驗、觀點和方法,共同協商學習,以便做出最佳決策。人性傾向於獨立,每個人都有管理自己生活、學習、工作的欲望。中學是人走向獨立自主的時期,參與感特別強。所以要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班級管理,讓他們從被動管理者變成主動管理者。班級管理中三套班委的建立,使每壹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的團隊中,班級管理職責的輪換制,各種班級工作活動小組等。,使班級管理中的壹些決策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如“班級誓詞”、“班級閱讀課外書公約”、“班級文明公約”、“班級訓練、班歌”等。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增強了主人翁意識,發揮了積極性。3.情感激勵,挖掘學生的各種潛能。學生的智力發展是有差異的。用愛對待學生,用百倍的耐心包容他們,是情感激勵的有利手段。在班級管理中,要“正視差異,善待差異”。只有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才能與學生真誠溝通,才能起到巨大的情感激勵作用,才能讓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並成功發展。可以利用學生評價手冊中的黑板報、班級公告欄、作業評語、老師評價,寫壹些鼓舞人心的話,增強學生的信心,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反復的,多壹些包容和理解更容易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因為愛和信任是學生最想要的。在對待差生時,要善於發現他們在教學和管理上的閃光點。即使有壹點點進步,也要給予他們及時的肯定,讓他們樹立自信,在良好的發展軌道上前進。4、競爭激勵,展現學生個性和特長。班級管理中實施競爭激勵應註意的幾個原則?首先,公平原則應該防止任何不合理的因素,包括班主任的偏見和其他因素。第二,全員參與原則。班裏中學生之間的競爭不應該僅僅是幾個拔尖“選手”的競爭,而應該是全員參與,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不同的層面上競爭。第三是發展性原則,就是讓每壹個學生身心都得到發展。這與第二個原則密切相關。在我們具體的班級管理中,體現在:第壹,分組要體現公平原則,各組之間的競爭是在相對公平的條件下進行的。其次,組建強有力的班委是展示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平臺,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前提。班幹部是班級活動的組織者和倡導者。班幹部的選拔、培養和使用尤為重要。把表現突出、願意為同學服務、組織能力強的學生任命為班幹部,班主任要指導他們處理好學習和工作、鍛煉能力和為同學服務的關系。嚴格要求他們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及時表揚他們的成績。幹部輪崗制度的實施,讓班委引入競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接受挫折教育,鍛煉自己生存發展所必需的心理素質。第三,在每周的激勵會上,班級之星的評選要更具群眾性和廣泛代表性(如節約之星、勞動之星、體育之星、文明之星、藝術之星、學習之星、進步之星等。),從而給“學困生”達標的信心,給“尖子生”爬得更高的壓力;見賢思齊,引導學生向有特長的學生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比如頒發“學習優秀獎”對大部分學生沒有激勵作用,而頒發“學習進步獎”對任何水平的學生都有激勵作用。只有廣泛的激勵,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有壹個奮鬥的目標,壹個努力就能達到的目標,激勵的目的才能更有效的達到。第四,在班級的各個環境中引入競爭激勵機制。課堂、課外、小組活動、打掃衛生等每壹個點都能展現學生的個人長處,是他們展示自我風采的舞臺,以個人的良性發展為班級的全面進步打下良好的基礎。5、目標激勵,激發學生鬥誌期望理論認為,人只有期望自己的行為有助於實現某壹目標,才會有充分的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激勵強度=目標值×期望概率。在公式中,動機是個體願意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的程度,目標值是個體對想要實現的目標的重視程度,期望概率是個體對行為活動能夠導致目標結果的可能性的估計。這個公式說明,壹個人越看重目標值,實現的概率就越高,被激勵的程度就越強。這為班級管理中的目標激勵提供了心理學基礎。班主任要善於引導學生設定目標,使班級目標形成從小目標到大目標、從近目標到遠目標的目標體系。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引導學生先制定“班級口號”作為班級目標,然後將總體目標分解為不同學期不同層次的目標,再將學期目標分解為德智體三個方面,最後引導學生根據個人情況制定本學期的目標。這樣就把有目標的班級* * *轉化為學生的個人目標,讓學生對目標有足夠的重視,有明確具體的把握,從而增強目標的動力。在引導學生設定目標時,壹方面要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有遠大的長遠目標;另壹方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近距離的目標,不要盲目攀高,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目標激勵的作用。在班裏確立同壹個目標,就是給班級指明方向。生活在班風好的群體中的學生,會有壹種優越感和自豪感。班風越好,學生就越會提高個人目標,從而自覺努力維護集體榮譽。班風是壹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集體成員,使他們走向更高的目標。根據學生的發展目標,精心組織有特色的活動,讓學生愉快地享受課堂的溫暖。壹個團結溫暖的團體會讓學生從對團體的熱愛轉向學習。班級活動讓學生成為自己的主人,充分展示自己,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精神,從而增強班級的凝聚力。6.評估激勵措施,激發學生堅持努力的信心。有人拿兩組學生做被試進行心算作業實驗,只告訴他們第壹組盡力;對於第二組,他們不斷評估他們的結果。結果表明,第二組比每組高16.5%。這告訴我們,評價作為壹種信息反饋,對學生的行為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在班級管理中,有各種各樣的評價,口頭的和書面的,口頭的和非口頭的,定期的和隨機的等等。總的來說,使用評價激勵要註意幾點。第壹,註意評價的時效性。評價作為壹種強化刺激,只有及時給予才能有效。學生在學期初的壹次良好行為,在學期結束時得到班主任的表揚,其強化激勵效果幾乎為零。因此,要特別註意隨機評價的運用。二是註重評價的具體性。心理學家佩奇將70多個班級的學生分成三組。第壹組只給出了A、B、C、D的等級,沒有評論。第二組在成績之外還給予了適應性的評語,即根據學生的特點給予適當的修正和相應的表揚。第三組除了年級之外給出了具體的評語,即事先指定了每個年級的評語。結果顯示,適應性評論的激勵效果最大(該組被試進步最大),具體評論次之,只有評分無評論最差。這就提示我們給學生的評價應該是有針對性的、具體的、生動的,不應該滿足於對成績的抽象、枯燥的評價。三是註重評價的確定性。壹項研究結果顯示,87.5%的學生成績因公評而提高,但僅有0.15%退步;公開挖苦使學生成績提高11.9%,學生成績下降1%。這清楚地告訴我們,表揚、獎勵等正面評價要比批評、懲罰等負面評價好得多。不可能每個班主任都不用負面評價,但每個明智的班主任都善於多做正面評價。第四,註重評價的藝術性。說到藝術性,似乎很難把握,但有規律可循。比如壹個以學習成績為內容的實驗,結果顯示,66.3%的人通過私下責難取得了進步,只有10.7%的人退步了,而在公開挖苦之後,只有11.9%的人進步了,651%的人退步了。看來負面評價也不是不可以,關鍵是要講藝術性。私下批評往往容易讓學生接受教導,糾正行為,事半功倍。再比如,獎品是在全班熱烈的掌聲中給學生,還是悄悄給學生?方式之間也有藝術性。再比如,有時候壹個眼神,壹個動作,會比壹列火車的說教,更能激勵學生積極向上。還有壹個評價的藝術性問題。在班級管理上,擴大激勵和獎勵,如設立“學習榜樣獎”:獎勵學習成績前十名;“學習進步獎”:獎勵先進五名的同學,校級考試各評壹次。為全班尤其是後進生創造機會,激發他們的積極熱情,增強他們作為主人的責任感,讓學生認識到“我是班集體的壹員,我要為班級爭光!”開學時舉辦“傑出表現獎”,獎勵在思想、學習、紀律、健康等方面綜合表現突出的學生。通過評價和鼓勵,促進他們的發展,為他們播下希望的種子。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盡可能把每壹次評價都作為學生的新起點,向前看,面向未來,讓每壹次評價都成為激勵學生再接再厲的不竭動力!在班級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落實措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只有多實踐,多總結,多反思,才能深入到班主任工作的探索層面,逐步成為壹名與時俱進的“智慧”教師!我相信,有了壹批吃苦耐勞、肯學習、有責任心的班主任,通過我們在工作中的不斷探索和毫無保留的交流,我校的班級管理壹定會取得進步和發展!在引導學生設定目標時,壹方面要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有遠大的長遠目標;另壹方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近距離的目標,不要盲目攀高,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目標激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