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拉近了男女之間的距離。在外部條件同等(教育平等、機會平等)的情況下,男性的身體優勢壹次次被削弱和限制,男女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如果敵人比我們強大,往往會造成重大損失。表面上看,保存實力是上策。既然女人學習男人的霸淩,男人學習女人幾千年的看家本領,公開示弱,滿足女人的征服欲。
從心理學上講,女性天生擅長自我成長。壹個未發育的小女孩可能會表現出驚人的母性。不管表面上怎麽裝嫩,她的心理都不可避免地越來越成熟。而男人,天生拒絕長大,壹直是外力逼迫,做出成年人的姿態。其實心理壹直在童年。
歷朝歷代,每壹個把幹坤轉過來的男人,都有壹雙畫著丹科的玉手。操縱和被操縱是性關系的本質。女人被要求勇敢大方,男人開始學會悲傷。它還能維持生態平衡。
女人可以滋養怨恨的男人嗎?
抱怨男人是社會需求和女人縱容的雙重產物。我們沒想到的是,男人會走這麽遠,改變這麽極端。
曾幾何時,女人還在溫情地呼籲:男人可以哭,可以說話,男人也可以發泄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永遠忍受。與此同時,女性的訴求也越來越復雜,需要為了自己出色的職業而搞笑。光知道情人節和聖誕節是不夠的,還要像才子李敖壹樣,知道如何送17朵玫瑰給18歲的女人,然後說18朵花是妳。是女人的不真實讓男人牢牢抓住了壹次把柄。
所以她們放棄了男性沈重復雜的角色。女人不就是要獨立承擔重擔嗎?我會把它留給妳。堅強能幹的母親,有闖勁有出息的妻子,獨立的女兒,男人生命中所有的女性對象都在逐漸向實力靠攏,在這樣高大的形象下終於心安理得。壹個人抱怨比做好更好。壹句抱怨就把煩惱推開了,不知道有多輕松愉快。在“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的金字招牌下,社會拼命鼓勵男人大膽博取同情,濫用女人的母性弱點,用軟手段把今天的女人變成軟手指。
這個口號真的是舍不得喊出來。我們得先給自己壹個理由:我們已經盡力不去抱怨了,或者說,我們已經主動放棄了抱怨的特權。如果不讓他們再抱怨,這個世界就會太壓抑,人性的虛偽就會空前膨脹。有了他們,我們至少可以提醒自己不要走回頭路。